当非遗技艺遇上现代经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在镇原县武沟乡"指尖传非遗·针尖绣春美"民俗文化艺术作品展评活动现场,80余件刺绣、香包、剪纸作品争奇斗艳。绣娘们的一针一线绣出了文化传承,也绣出了“指尖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
“ 婚后在家跟着婆婆学习做鞋垫、枕头顶以及农村人必要的生活用品,后来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各种刺绣培训,2021年7月加入高原妈妈公司,拜蒋存琴老师为师,学习刺绣技艺。通过努力学习,得到了高原妈妈公司领导和蒋老师的认可,已交多副作品,增加了收入,现在还担任高原妈妈武沟椿岔工作站的站长。”活动现场,来自椿岔村的陈园莉自豪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镇原县立足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度挖掘乡村妇女劳动力潜能,创新性地打造出“指尖经济”这一特色就业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添了一抹绚丽的巾帼亮色。以“工厂+农户”为核心架构,成功搭建起一座连接家庭与市场的就业桥梁,将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家庭劳动力有效整合,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高原妈妈”公益项目作为这一模式的杰出典范,在全县范围内精心布局25个刺绣工作站,犹如25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乡村妇女的创业之路。通过举办技能培训262场次,累计培训妇女3500余人次,使得众多乡村妇女从传统的家庭主妇转变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创业能手。借助工厂建立的“信息摸排+订单推送”精准匹配机制,如同为绣娘们装上了“智能导航”,让她们足不出户便能承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订单,将指尖上的精湛技艺高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开边镇“妙丽香”刺绣扶贫车间更是成绩斐然,成为“指尖经济”的闪耀标杆。该车间年均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其中海外订单金额超过3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澳大利亚等地区。在这里,65名妇女凭借手中的一针一线,绣出了美好生活,其中43人与车间签订了长期就业合同,12名贫困妇女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实现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较参与项目前收入增长了50%。
如今,镇原县通过“指尖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让乡村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和增收致富,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非遗文化与现代经济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