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新艳 文/图
在西峰区巨塬村,幸福互助院让留守老人找到晚年生活的新归属;爱心衣橱长期接收社会捐赠衣物,一件件整洁衣物传递着社会温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村民送上了丰盛的精神食粮;“好婆婆”“好媳妇”“致富带头人”“参军报国模范”等先进典型引领着向上向善新风……
巨塬村集中表彰评选出的“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
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地处塬边咀梢地带,既没有大型项目作为经济支撑,也没有龙头企业引领前行。但巨塬村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改变村庄的面貌,挖掘产业发展的潜力。
“我今天来办理庄基登记,工作人员效率很快,服务也热情周到。”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村民巨元霄说,现在来办事,真是太省心了。
过去,巨塬村党群服务中心设在二楼,给腿脚不利索的村民办事造成极大不便。去年,巨塬村主动谋新求变,打造升级版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空间整合、资源统筹、服务叠加,推动便民服务“迭代升级”。
“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两大主线,通过对现有阵地进行升级,构建便民红色枢纽。”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党支部书记周雯静说,整合社保、民生等业务,推行一站式办结服务。对特殊人群实行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化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群众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咨询办事。
在激发阵地新活力的同时,巨塬村党支部深入调研村里的资源禀赋、村民的技能特长等情况,量身制定“一户一策”方案,让每家每户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74岁的赵怀有不服老、爱折腾,他扩规模、建办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养殖绒山羊。
“我最多养了100多只,最少的时候养了60只。只要抓好防疫、精细喂养,效益还不错。”赵怀有说,羊粪又能壮田,可以种养循环互促。
在村民们致富信心充足的态势下,村干部们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着眼于长远,在西峰区人武部的大力扶持下,搭建25座温室大棚,积极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党员+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党组织和党员嵌入产业链,走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
村干部商讨蔬菜大棚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等事宜。
温室大棚建好后,党员强瑞玲承包了几座大棚。“去年栽植了螺丝椒,效益不错。”强瑞玲说,今年,她又承包大棚种植香瓜,“五一”前后就能上市。
“推行党建+产业模式,开展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微田园创收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周雯静说,村里还组建30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件,构建党群共治共享新格局。
同时,干部们走进村民家中、田间果园,收集着群众的“金点子”,将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整理,列出详尽的“工作清单”,并逐一落实整改。村党支部进一步谋划扩展事宜,帮助村民拓展产业种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