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婶家那小院,四季繁花似锦,还总帮扶留守老人,文明积分理应加 5 分!”“张叔家孩子结婚,摒弃彩礼陋习,必须登上红榜,给大伙立标杆!”……冬日的山城乡薛塬村道德评议会上,暖意融融,20 多位村民代表围炉而坐,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样的场景,如今已化作全乡 9 个村落每季度雷打不动的 “文明盛会”,镌刻进乡村生活的脉络。
近年来,山城乡创新推行 “道德评议会 + 文明积分制” 双轮驱动模式。通过 “群众说事、乡贤论理、榜上亮德” 的创新举措,将道德建设精细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用小小的文明积分,激发强大的德治能量,让乡风文明具化为可衡量、可践行的 “硬准则”,探索出一条以德治助推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议事”开拓治理新路径 德治之花绽放乡土间
“多亏了评议会,帮我家摘掉了‘懒汉帽’,日子彻底变了样!” 冯家沟村村民薛龙轻轻摩挲着“最美养殖户”的奖牌,满心感慨,眼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曾经的他,“爱喝二两小酒”,生活浑浑噩噩,毫无方向。在道德观察团三次不辞辛劳上门谈心,给予暖心鼓励,贴心提供技术帮扶后,如今的他已然蜕变,养殖了 87 只膘肥体壮的湖羊,稳稳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山城乡将道德评议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性构建起三大机制,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化感召机制中,积极搭建理论宣讲、乡风培育、文化服务、医疗服务、技能培训五大平台,打造“文明实践站 + 农家书屋 + 道德讲堂”文化体系。同时大力推行“讲堂 + 实践”模式,引导村民从家庭这一最小单元入手,从立家训这个关键小事做起,积极培育良好家风,严格规范家庭教育,让文明的种子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教育服务机制上,敏锐捕捉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契机,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农民“变身”老师,把课堂从传统教室搬到田间地头、羊舍棚圈、农家庄院。此外,还开创性地开办电话会议、视频会议,让党员培训教育、村民自治,都能通过网络和平台便捷开展,极大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与活力。奖优罚劣机制下,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围绕“评”“奖”“罚”“帮”四项关键举措,对建立“一户一档”的村民进行全面、公正的道德评议,而后张贴红黑榜进行公示,让文明者收获荣光,后进者感受到压力。为文明积分超过 1000 分的家庭颁发“最美家庭 荣誉奖牌,激励先进;对积分靠后的家庭,由道德观察员指定一名帮教责任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地结对帮扶,助力其迎头赶上。
“积分”汇聚治理新动能 文明之果丰盈乡村梦
“文明积分可实用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折扣券,实实在在省点钱,还能优先参加电商培训,学些新本事。”李婶站在她的“花香庭院”,在100 多盆海棠、月季的映衬下笑脸比花更娇,她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一边熟练打开手机里的 “文明山城” 小程序,自豪地展示她累计1287分的积分,眼神中满是成就感。
山城乡以“文明积分”为有力抓手,成功打通“文明积分 - 发展资源 - 增收渠道”的转化链条,让文明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积分超市设立实体兑换点,宛如家门口的“文明补给站”,村民可用平日里积攒的积分,兑换生活所需用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自身技能。农户通过日积月累的积分,还有机会荣获“最美家庭”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家庭文明的高度认可,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激励。合作社更是将积分作为社员分红的重要参考指标,让文明行为与经济收益紧密挂钩,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
“评比”绘就乡村新景象 榜样之光点亮振兴路
“一二,加油!一二,必胜!”薛塬村村部院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暖阳倾洒而下,拔河绳紧绷如弦,参赛队员们咬紧牙关,额头青筋暴起,每一块肌肉都在为胜利而发力。围观的村民们层层簇拥,里三层外三层,将场地围得水泄不通。随着决胜哨响,欢呼声震落了场边老槐树上金黄的叶片。
一根绳,一条心,一头牵出的是庆祝丰收,一头拔出的是全民健身。党建引领下,山城乡各村注重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每年的丰收庆典成为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富足了村民的口袋,强健了农民的体魄,还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在加强基层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赛场上,村民们挥洒汗水,质朴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尽显乡村生活的活力与欢乐。在成果展区,8个主题展位有序排列,宛如一座乡村好物的宝藏殿堂。庭院土蜂蜜、生态杂粮等 30 余种优质农特产品整齐陈列,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与香气;文明大课堂内,工作人员热情高涨,一边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耐心为围观群众答疑解惑,把晦涩的政策讲解得深入浅出,让政策真正走进村民心里;表彰环节,18 位佩戴大红花的村民成为全场焦点,红花在阳光下格外明艳。58 岁的鲁三选手紧握着“庭院经济标兵” 证书,激动地说道,“乡上和村上举办的这场活动,太精彩了!既热闹又有意义。每年有这样的活动,大伙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人心也凝聚起来了。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更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绝不能丢。”
据了解,去年“庆丰收・树新风・促振兴”主题活动中,评选出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孝老爱亲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最美家庭等五类先进典型,累计达 90 余人。这些先进典型如同一盏盏明灯,在党员示范、勤劳致富、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诸多方面,为全乡广大党员和群众照亮前行方向,树立起一个个可学可追的榜样。
当道德评议从墙上“走”进心里,当文明积分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争取”,基层治理便有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山城乡村的 “文明长卷”,如同一部部时光记录仪,生动记录着乡风的美丽蝶变:从过去盲目攀比 “谁家楼房高”,到如今比学赶超 “谁家积分多”;从曾经铺张浪费的 “婚丧大操大办”,到现在简约质朴的“简办新风入民心”,一幅产业兴旺、民风淳朴、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