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特别报道丨专家齐聚庆阳论剑 解码低空经济发展 助力中国算谷腾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连印:安全与创新双轮驱动 打造开放共享产业生态圈

近日,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研究员王连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庆阳作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城市,正依托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的多维发力,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他强调,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需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安全标准体系,并深化国产化替代与产业生态培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研究员王连印

王连印指出,低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应用需求牵引、政策支持保障与技术突破引领。庆阳在农业、能源、物流、应急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低空+农业”“低空+能源”等特色场景,例如无人机在千亩苹果园的精准植保、油田油气管网巡检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安全性。此外,庆阳借助“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算力优势,推动无人机飞控仿真测试、3D打印部件制造等技术研发,逐步构建起涵盖设计、生产、测试的闭环产业链。

在政策层面,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法规与标准,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正式施行,明确管制空域与适飞空域划分,强化飞行活动监管。与此同时,我国首项民用无人机强制性国家标准GB42590-2023于2024年6月实施,从电子围栏、远程识别、应急处置等17个维度提出技术要求,覆盖微型、轻型及小型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王连印认为,此类标准为行业规范化提供了“硬约束”,但低空飞行涉及的基础设施、感知网络等新型节点需进一步纳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并通过检测认证确保系统可靠性。

针对庆阳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王连印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深化应用场景创新。结合地域特色拓展“低空+”模式,除现有农业与能源领域外,可探索生态环保监测、文化旅游表演等新兴业态,并推动物流无人机在偏远地区的常态化运营。二是,强化技术自主可控与产业链协同。庆阳需利用算力资源优势,加速国产高密度电池、涡轮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减少对外依赖;通过引进头部企业、建设无人机小镇,形成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产业集群。三是,构建全链条安全生态。地方政府应联合企业制定适配本地场景的安全规范,建立覆盖设计、生产、运行的全生命周期检测平台,并将无人机及反制设备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如3C认证),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王连印特别强调人才与标准体系的支撑作用。他呼吁庆阳依托高校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无人机驾驶员、低空交通管理等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衔接,例如在无人机安全要求基础上细化本地化条款。在安全层面,需针对低空飞行器高速移动、空域复杂等特点,构建融合通信、实时感知与动态防护的网络安全框架,防范数据泄露与恶意干扰风险。

随着低空经济赛道在庆阳的持续升温,王连印希望庆阳以赛事为媒,吸引技术、资本与创新方案落地,打造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为全国低空经济安全标准体系的完善贡献实践智慧。

王惠铮:庆阳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 “因地制宜+安全健康”发展范式

近日,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惠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不仅展现了我国低空经济的技术实力,更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惠铮

庆阳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城市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禀赋与产业基础,正加速构建低空经济全生态链,依托“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优势,建成超5万PFlops的算力集群,为无人机控制系统仿真测试、飞行轨迹监控提供强大数字底座。同时,庆阳布局了无人机研发制造、3D打印零部件生产等产业链,2024年首架本土研发的“001号”无人机成功下线。王惠铮指出,庆阳的高原、山地等多变地形为无人机避障、集群作业等技术验证提供了天然试验场,而其农林植保、油田巡检等场景需求,则为商业化应用落地创造了条件。

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正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多产业融合。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国家层面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将低空空域管理试点经验全国推广,空域使用效率提升40%以上。地方政府亦加速布局,全国45个城市已启动低空经济政策规划,20余个省份发布专项文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开发探索商业闭环。

然而,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仍面临挑战。王惠铮强调,需加快制定统一的空域管理规则、飞行器认证标准及数据安全法规,并推动跨部门协同机制。当前,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虽已进入试验阶段,但成本高、空域划设模糊等问题制约商业化进程。以广州为例,尽管其首发“空中的士”网络并落地全球首张载人eVTOL运营合格证,却因空域管制未被纳入试点而进展受限。

此次大赛的举办,为庆阳乃至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王惠铮认为:“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庆阳的实践证明,算力支撑下的智能网联技术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而多维数据融合将催生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颠覆性应用。”

随着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增设低空经济赛道,这一新兴产业正式跻身国家级战略平台。王惠铮说,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重塑城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生态的变革引擎。未来3年,我国有望实现低空物流网络覆盖80%县域、城市空中交通在10个以上超大城市商业化运营,而庆阳等先行城市的探索,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因地制宜+安全健康”发展范式。

米燕军:低空经济是庆阳市新质生产力 转变的一个新增长点

“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油田巡检挑战赛能成功举办,得益于庆阳市人民政府和大赛组委会的大力支持。”4月23日,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高级顾问米燕军在赛事现场说,当天参赛的15支队伍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技能水平。

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高级顾问米燕军

米燕军认为,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油田巡检挑战赛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应用。通过比赛能激发技术创新的动力,探索无人机在油田巡检中的新应用,推动无人机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其次,提高了巡检效率和安全性。无人机可以快速覆盖大面积区域,降低人工巡检的难度和风险,特别是在复杂、危险环境中表现出色。第三,促进数字化转型。无人机油田巡检推动油田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化识别与预警、夜间巡检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油田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疏漏。

米燕军指出,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涵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等方面,涉及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等。油田巡检的数字化转型,比传统的直升机更具优势,让采集到的资料更清晰、更准确,这也是庆阳市新质生产力转变的一个新增长点。

庆阳地处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规划重点区域,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补充。庆阳作为“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之一,甘肃省内首个低空经济示范城市,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无人机油田巡检大赛,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庆阳经济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彭伟毅:低空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双向奔赴

4月22日,在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农林植保场景赛现场,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秘书长、赛事裁判员彭伟毅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庆阳低空经济在农业、能源、应急等领域开辟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样本。”

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秘书长、赛事裁判员彭伟毅

庆阳是“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城市,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实践地。当前,庆阳市的低空经济版图在政策、技术、场景的三重共振下加速铺展,随着算力规模迅速扩大、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以及头部企业纷纷入驻,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彭伟毅说:“本次大赛中,参赛团队在无人机自主避障、精准施药等环节展现的技术突破,正是‘数字基座+场景创新’的成果。”

谈及赛事组织,彭伟毅对庆阳的务实作风印象深刻:“从场地的专业化,到各参赛队伍的飞行器准备、赛前的技术准备,我感受到了庆阳市对这次赛事的高度重视。这次比赛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更赛出了创新点,值得我们去总结推广。比赛也体现了庆阳推动产业落地的决心,这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一场低空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双向奔赴。”

张延:“5G+无人机”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4月22日,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农林植保场景赛现场,中国联通数字政府产品部交付总监、参赛选手张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技术与无人机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庆阳低空经济的无限潜力,更让我们看到了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现实路径。”

中国联通数字政府产品部交付总监、参赛选手张延

张延和队友参加了精准避障、快速换药、均匀喷洒3个项目的比赛,并全程关注了这次赛事。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两点感受最为深刻:一是利用无人机采集土壤墒情、农作物长势等数据,让采集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二是5G技术与大模型融合,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置,实现了农业信息化,不仅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为中国联通数字政府产品部一名负责人,张延说:“我们将以‘科学为笔、数据为墨’,在农业领域深化‘天空地’立体感知体系,构建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闭环,在城市建设中拓展无人机物流、应急指挥等场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行‘一村一云’模式,用低空数据激活特色产业,谱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张耀春:以赛促学 以赛促研 以赛促用

4月22日,张耀春代表深圳技术大学参加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农林植保场景赛,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比赛检验了无人机在农林场景的应用能力。从课堂到田间实战的差距,让我们团队学会了进一步优化算法,提升无人机在复杂农田场景的适配性,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深圳技术大学参赛选手张耀春

张耀春介绍,比赛前,他们团队就积极关注发布的赛事信息,并结合自身特长和经验,选择挑战农林植保应用场景,很幸运,从初赛一直走到了决赛。决赛当日,张耀春的团队突发电池固件故障,经主办方技术支援刷新系统后,无人机得以在最后时刻重启并完成全流程作业。

和全国的农业科技企业同台竞技,让张耀春受益匪浅,特别是专业企业在农业植保领域的技术突破让他和队友印象深刻。他说,自己团队的无人机在油菜花田作业时,因地形起伏导致避障雷达频繁误触,暴露出环境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其他参赛选手对农田作业场景的理解、传感器参数调校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张耀春表示,这次赛事既检验了团队技术成果,更让他们看到了改进方向——农业无人机应用需贴近实际场景。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