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喜报】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现场。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4月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因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未来产业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据了解,此次表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以来开展的首次全系统表彰,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发,旨在表彰在工业稳增长、产业链创新、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等领域成效显著的单位,全国291个集体获此殊荣。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荣获全国表彰意义重大,极大激发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庆阳作为全甘肃省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战略陇东南经济带的核心地区,在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挑大梁、作标杆”的重任。近年来,全市围绕“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坚持“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通过构建“综合能源、油煤气化工、数字经济、装备制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链,着力打造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2024年,庆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580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省的比重为1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14.5%,荣获2024年度全省工信部门重点工作综合评价一等奖。

庆阳市区一瞥。

聚焦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我市打造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进的“双擎”驱动格局。

在能源化工领域,庆阳市推动“油煤气风光电火储氢”一体化开发,2024年全市原油产量达1215万吨,增长7.5%;煤炭产量905万吨,增长19.8%;新能源发电量38.8亿千瓦时,增幅达52.5%;远景智慧储能、宏大双氧水等1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寰泰全钒液流电池、同欣轻烃深加工等项目密集落地,形成“传统能源稳基、新能源拓链”的产业矩阵。

长庆油田抽油机群。

在数字经济赛道,庆阳市紧抓“东数西算”工程机遇,引进落地华为、京东、秦淮数据等龙头企业357家,推动十大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化布局,4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启动建设,全市算力规模达5.73万PFlops,年底有望突破10万PFlops,信息传输业增加值增长15.1%,“中国算谷·智慧庆阳”品牌在全国八大枢纽节点中实现“后发先至”。

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 “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枢纽资源调度区航拍。

围绕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我市建立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一企一策”服务重点企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6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户,建成省级绿色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诊断评估,实现“上云用云”工业企业118家,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2024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1户,累计达到158户。

三一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风电智能制造项目生产车间。

随着酒钢重工塔筒、三一风电主机、易事特数字能源装备等项目投产,电力装备、电子信息“双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市8个省级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整体实现了新跃升。

4月26日,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道技术成果验证环节,基于北斗伏羲空中红绿灯支持下的亿航智能公司eVTOL庆阳首飞在庆阳机场完成,这是全国首次在民用航空机场内完成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首飞。

今后,庆阳市将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新起点,以煤为基、化工延链、数实融合、油气电氢同步,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实施“强工业”行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体现庆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西部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庆阳经验”。

(图片来源:庆阳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稿库)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