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隶属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作为秦陇文化的一部分,环县皮影的萌生、发展应与陕西皮影的发展历史同步,其经历了宋元的产生、形成期;明清至民国初期尤其是“环县道情皮影大师”解长春时期的成熟、兴盛期;1936年环县解放至“文革”前的新生、转折期;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的冷落、沉寂期;“文革”后的抢救、复苏期;2002年以来的普查、保护期。环县道情皮影上世纪50年代曾三次进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并通过“道情皮影”发展成为“陇剧”(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陇剧><道情戏>等条目》)。1987年,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出访意大利。2002,年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演出历史虽可以追溯至清末,但环县皮影雕刻史却并不悠长。从2004年道情皮影普查资料来看,环县道情皮影戏班使用的皮影最早来自于陕西,环县皮影戏班原来所存老皮影除本地艺人请陕西乔线匠和尚线匠雕刻外,其余大多数来源于陕西省的礼泉、兴平、大荔、定边及盐池等地。从环县皮影的造型和雕刻风格从整体上看,深受陕西皮影风格的影响。陕西皮影雕刻有东路、西路两个流派,东路以凿为主,尺寸小,也称“寸线”;西路以刻为主,尺寸较大,成为“尺线”。环县皮影兼有陕西皮影东西路两种风格,凿刻兼备,既有寸线也有尺线,其造型比陕西皮影更为丰富多样,更富有本土特色。尚线匠与乔线匠所刻皮影技艺精湛,刀法娴熟、染色典雅,其雕刻风格不仅代表了陕西皮影的高超水平,也奠定了环县皮影雕刻的早期风格。
随着中共环县县委、环县人民政府的长期努力,环县皮影知名度得到不断提升,环县皮影艺术团多次走出了国门,向全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魅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环县出现了专事皮影工艺品雕刻的艺人,皮影雕刻作坊和皮影工艺品开发公司相继成立,使环县皮影产品逐渐形成了规模。环县龙影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以生产销售皮影工艺品为主的文化产业公司。著名的环县皮影雕刻艺人有国家级传承人高清旺、甘肃省级传承人王勤政,庆阳市级传承人白雪明、高清峰等。
2017年10月,“皮影雕刻技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