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人间烟火最暖人心。“因为一碗面,温暖一座城”,是蕴藏在庆阳炒面里的初心和良心。这里既是助残扶弱的公益驿站,更成为政协委员履职的生动课堂。
从今年2月15日开业至今,不足百日光阴,庆阳炒面已将善意与温情融入每一根面条。清晨至日暮,这份温暖随着蒸腾的热气在庆阳的街头巷尾蔓延,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爱心的力量,让政协委员履职新风悄然融入庆阳的市井烟火。
▲庆阳炒面大厅人来人往。
用心做好一碗面
“咱们一定要把面的品质把控好,每个人分管好自己的领域,确保今天顺利营业。”4月28日上午8时20分,在西峰城区长庆大道的庆阳炒面馆前,厨师长正在主持晨会,给同事们交代工作注意事项。
10分钟后,晨会结束,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前厅4人擦桌子、整理椅子、摆放餐巾纸;前台3人分装小菜、装盘卤肉、清点酒水;后厨10余人和面、切配菜、熬稀饭、准备调味品,处处忙碌但又透着章法。
▲庆阳炒面职工正在进行晨会。
“把今天准备的海带拿出来我检查一下。”庆阳炒面创始人、庆城县政协委员王杰理提醒后厨,昨天食客反馈海带偏硬,今天需格外注意火候。
这是庆阳炒面每日开门迎客前的必修课。“西北人都是‘面肚子’,庆阳炒面食材选择及烹饪工艺都很讲究,以家常风味为主,面条柔韧劲道、配菜新鲜,时令蔬菜搭配瘦肉鸡蛋,佐以秘制调料,追求色香味的完美平衡。”王杰理说。
10时30分,首碗面准时出锅。等待的食客按号取餐、落座、品尝。镇原县新集乡耿魏魏携老人、孩子,下单了四碗炒面。“我是第二次过来吃,今天特意带家人也来尝尝。”耿魏魏说,面的味道可口,两位老人还能享受优惠,很适合我们普通老百姓消费。
素炒面、精品炒面、烩面片……随着一碗碗面的轮番登场,面馆大厅里,银发老者细品慢咽,稚童捧着面碗大快朵颐,年轻食客三两口便见碗底,个个吃得满口生香,心满意足。
“生意最好的时候,面馆日均接待食客3000人次。”王杰理说,尤其到周末,很多县上的食客就会慕名而来,高上座率是对面馆品质的无声代言。
▲王杰理(右)询问顾客的就餐体验。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中,一份份庆阳炒面在不同食客之间传递,面馆内的油泼辣子少了几分泼辣,多了三分温润,只为让庆阳当地群众、南来北往的旅人尝到归家的味道。
夜幕降临,面馆玻璃窗上的剪影依然忙碌。归家的游子、晚归的上班族接过服务员递来的热水,在蒸腾雾气中寻得片刻慰藉。政协委员的履职答卷,就这样融入寻常百姓的碗盏之间。
用情传递一份爱
作为政协委员,王杰理的提案里,“民生温度”始终是醒目的标签。“提案不能停在纸面上,要化作老百姓碗里的热乎饭。”王杰理的这一理念,与同是政协委员的王志强不谋而合。
春晖几度桑梓情,遍洒微光暖人心。庆阳炒面的诞生,离不开王杰理的踏实苦干,也离不开王志强的设计与策划。
▲市民携带老人前来庆阳炒面就餐。
这对“公益搭档”的相逢,始于2023年7月庆阳新乡贤联谊会成立。作为会长,王志强离开家乡镇原,远赴杭州逐梦,以供应大闸蟹逐步起家,开创成立王氏集团,成为江浙一带水产企业里声名赫赫的“蟹王”。王志强还充分利用庆阳市政协委员身份,听取社情民意,积极反哺家乡。
“推出兼具乡贤、乡情、公益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新品牌。”王志强将这一想法与长期从事公益、关注民生的王杰理进行了视频沟通,食以载道,他们筹划在西峰城区开一家面馆。
2024年11月2日,王杰理赴杭州当面取经。王志强从理念、架构、细节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和事无巨细的指导。11月5日,王杰理回到庆阳,着手选址、装修,历时3个月时间,庆阳面馆于2025年2月15日正式对外营业。
区别于传统面馆,这里对军人、消防员、环卫工人、残障人士半价优惠,外卖员、快递员、烈属遗属及老人享八折,耄耋老人完全免费,网约车、出租车司机、退役军人、警察、学生、教师、医护人员及城市其他部分特殊群体享八五折。
“以前开展公益活动大多通过捐款、送慰问品、义务劳动等形式,受众人群有局限性。”王杰理说,开一家公益面馆,不仅能拓宽受益人群,最重要的是传递家乡的温暖、饮食文化,给人满满的“归属感”。
▲残疾人士在庆阳面馆点餐。
“要从一碗面里体现出千年传承的‘技’,面面俱到的‘精’,忠于经典的‘味’,浓情于心的‘意’,”王志强说,我们要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黄土文化的温度,这碗面承载着服务乡梓的诚心、坚守品质的忠心、反哺家乡的爱心。
“从开业初期的火爆到现在的客源稳定,庆阳面馆不断提升餐食品质,推出新品。”王杰理说,从开业至现在,庆阳面馆累计为特殊群体减免餐费121566.5元,日均接待优待对象超300人次,庆阳炒面已然成了西峰城区最暖心的美食地标。
用力履好一份职
作为政协庆城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履职的4年时间里,王杰理一直关注民生热点,积极调研走访,孤寡老人、残困群体都是他关注的重点对象。
2021年,王杰理前往庆城县驿马镇熊家庙村调研,一条泥泞乡道牵动了他的心。“这条土路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尤其雨雪天,路面泥泞,村民出行不便,还影响农特产品销售。”
回来后,王杰理便提交了一份关于修建农村公路的提案,受到了庆城县相关部门的关注,提案助推下,柏油路取代了“水泥路”,农产品运输难题迎刃而解。
▲顾客按号领取自己的炒面。
作为履职的一部分,王杰理一直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记录信用时长454.1小时。”在王杰理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志愿服务记录证明”,见证者他的奉献、有爱、互助、进步。
2017年,王杰理成立“王大象”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并任队长,目前队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70多人。多年来,王杰理始终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创业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志愿者精神,先后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助老助残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16.3万元,组织开展敬老爱老、扶贫济困、助学助残、无偿献血、义务植树、社区便民服务、爱心送考助考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受益人数达12600人(次)。
王杰理带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每周都分组下乡入户,积极开展“助残助老、关爱困境人群”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红十字人道关爱救助活动,累计慰问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重症患者、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600余户2000余人次。他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参与“爱心超市”建设工作,通过积分兑换,教育和引导居民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风尚,自动融入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
▲老少顾客品尝庆阳炒面。
“政协不是清谈馆,委员要做行动派。”王杰理与王志强的公益实践将温暖的爱心传递与公益事业的坚守交织在一起。
如今,这碗承载民生期盼的炒面正飘香更远。“应广大食客的要求,我们准备在西峰城区南面设立庆阳炒面分店,目前正在进行店面的选址。”王杰理说,希望这碗爱心面能继续温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