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镇原
镇原:创新实践焕发剪纸文化新生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陇东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间,甘肃省镇原县的剪纸艺术如同一株扎根千年的文化古树,如今正绽放出时代新芽。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原剪纸自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将这项承载农耕文明记忆的民间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动能,剪出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生动图景。

生机盎然的5月,镇原县屯字镇寨地村村民李雪莲和“剪云裳”团队的成员们正在镇原县文化馆忙碌着,灵巧的剪刀在红纸上翻飞,将春日的花鸟鱼虫化作服饰上的精美纹样。2024年,这些融合剪纸与刺绣技艺的时装登上天水“热辣滚烫”的舞台、“掠”过西安大唐不夜城、“停驻”在深圳文博会,30余场展演让镇原县的剪纸艺术惊艳四方。李雪莲从一名普通农妇成长为非遗传承人,正是镇原剪纸“活态传承”的生动写照。通过参与国家级研修班、创作获奖作品,她和众多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故事。

“每一件‘剪云裳’都凝结着陇东文化的风韵。”镇原县文化馆馆长常燕介绍,团队将传统剪纸图案融入到现代服装上,既保留了即兴创作的质朴灵动,又注入了时尚活力。2024年,“剪云裳”成功注册国家专利,并在全国群众文艺团队展演中荣获文旅部“百团汇演”优秀称号,成为甘肃省非遗创新转化的典型案例。

为激活剪纸文化的内生动力,镇原县打出“传承+培育”组合拳。以国家级非遗代表人物祁秀梅为原型拍摄微电影,举办遗作展,树立艺术标杆;承办第十届庆阳剪纸创作大奖赛,征集作品300余幅,34人获奖,并选派艺人参加全国“冒铰媳妇”大赛屡获佳绩;成立264名非遗传承人组成的“艺心惠民”志愿服务队,在7个县区设立传习所,累计培训150余名手艺人,甚至将剪纸课堂开到天津静海区,推动文化“走出去”。

同时,镇原县将剪纸技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深度融合,通过“非遗进校园”“剪纸绘文明”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剪刀起落间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志愿服务队还创新开发“非遗+旅游”模式,在景区开展剪纸展演,编印《庆阳剪纸艺术》、使非遗成为文旅融合的“金名片”。

“一纸一世界,一剪一春秋。”从祁秀梅大师的经典纹样到“剪云裳”的时尚演绎,从农家炕头的指尖技艺到国际舞台的文化符号,镇原剪纸正以昂扬姿态讲述着黄土地上的新时代故事。(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张凡)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