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非遗里的宁县】宁县社火: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每年春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大街小巷都会沸腾起来。锣鼓震天,彩旗招展,一支支社火队伍走街串村,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来。社火,这一延续数百年的民间艺术,不仅是宁县人过年的重要习俗,更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文化记忆,成为陇东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宁县的社火种类繁多,高跷、舞龙、秧歌、旱船、狮子等表演形式轮番登场,各具特色。其中,高跷表演尤为引人注目。表演者脚踩一米多高的木跷,身着传统戏剧服饰,扮演经典戏曲和民间故事里的经典角色,在锣鼓声中列队行进,时而表演“双龙戏珠”,时而展示“十字穿花”,精湛的技艺引得观众连连喝彩。舞龙表演同样气势恢宏,巨龙在舞者的操控下翻腾盘旋,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憨态可掬的舞狮则时而腾跃,时而翻滚,为节日增添无限欢乐。 


社火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的农耕祭祀活动,最初是百姓祈求丰收、驱邪避祸的仪式。明清时期,随着移民文化的交融,社火在宁县逐渐兴盛,并发展出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如今,这一传统民俗不仅没有因时代变迁而衰落,反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老一辈艺人坚守技艺,年轻一代也积极参与,为社火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传统的表演形式,社火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例如,社火游行表演结合流行音乐,秧歌队变换新式队形,让古老的民俗焕发新光彩。每年春节期间,宁县的社火表演都会吸引无数观众,不仅有本地居民热情参与,更有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文化盛宴。


作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县社火不仅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的背后,是宁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未来,随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