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联唱。 通讯员 李晓鹏 摄
陇东民歌作为“庆阳五绝”之一,是庆阳民俗文化的璀璨明珠,涵盖劳动号子、礼仪之歌、情歌等多种类型,《割韭菜》《绣金匾》等经典曲调家喻户晓,其中以《绣金匾》为代表的红色歌曲更是唱响全国。
庆阳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为陇东民歌的传承发展提供沃土。自2002年起,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连续举办,为陇东民歌搭建展示舞台。在新时代背景下,陇东民歌不断融入时代元素,创作出众多新民谣、新民歌,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凭借独特的艺术价值,2017年,陇东民歌入选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庆阳凭借丰富民俗文化资源,荣获多项文化之乡称号,还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陇东民歌正以全新姿态,与庆阳民俗文化一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民歌爱好者在庆阳市文化馆内排练演唱陇东民歌曲目。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民歌与口弦。 通讯员 折兴发 摄
民歌歌手在黄土塬上练习歌唱。 通讯员 李晓鹏 摄
积木乐队演唱《采花》。 庆阳融媒记者 王志龙 摄
民间歌手在南梁革命纪念馆前演唱红色民歌。 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民歌歌手在油菜花丛放声高歌。 通讯员 李晓鹏 摄
民歌三重唱。 通讯员 李晓鹏 摄
庆阳民歌手李文军演唱《南梁小调》。 特约摄影 王勇 摄
庆阳民歌手夏钰莹演唱《丰收曲》。 特约摄影 王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