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与辉同行阅山河·庆阳行】与辉同行先周塬 云端漫卷陇东风——“与辉同行阅山河·庆阳行”活动回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刘萍凝)盛夏的陇东大地,麦浪翻涌成金色的诗行。六月的风掠过董志塬,吹熟了枝头的杏子,也拂动了黄土大塬的热情与期待。6月28日,在华夏农耕文明的源起之地,董宇辉携“与辉同行”团队踏上庆阳的土地,走近市博物馆、拜谒周祖陵,相约环州故城,邂逅千年宋塔。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几十万人在线观看,将庆阳大地的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的潜力展示在网友眼前,厚重而独特的文化展现了陇东高原的无限魅力。

陇东文明溯源:一部“土里长出来”的华夏史诗

6月28日中午,庆阳市博物馆迎来一场时空对话,董宇辉与《河西走廊》导演李东珅、讲解员赵倩以文物为媒,带领网友开启陇东文明解码之旅。在十万年前的黝黑石核前,赵倩阐释:“它推翻了西方‘中国无旧石器时代’的论断,是中华文明源流的铁证。”话音刚落,弹幕瞬间沸腾:“原来华夏心跳从这块石头开始!” 

庆阳市博物馆内同时展现了周代器物的生活史诗,在三千年前的陶鬲与石磨盘前,董宇辉想象了先民图景:“炊烟升起时,黍米香气漫溢着‘家’的元初味道,石磨盘碾谷的声响,是华夏定居文明的序曲。”李东珅同样感慨道:“这些器物诉说着从渔猎到农耕的文明转型。”   

南佐遗址是李东珅力推的文化遗址,他说:“南佐指向五千年前的宫殿建筑群模型,这里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王权萌芽地。”董宇辉也引用了“南有良渚,北有南佐”的说法,这一学界定论令网友惊叹:“五千年前的‘CBD’原来在黄土高原!”  

离开市博物馆,董宇辉团队来到庆城周祖陵,一路上董志塬金色麦浪翻滚如海,周祖陵内古柏森森,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立于不窋封土前,向董宇辉介绍庆城的建城史和灿烂的人文历史。 

在周祖陵访谈时,黄泽元书记向董宇辉和网友们介绍了庆阳的苹果、紫苏、白黄瓜、杏子等农作物,董宇辉直言自己对当地农特产品的喜爱:“昨天吃饭的时候,我吃了半盘杏子,黄瓜我几乎一个人吃完了。”提到庆阳的农耕历史,黄泽元书记如数家珍,“高天厚土,是庆阳的代名词,黄土最深厚的地方,就在庆阳,深达200多米,正因为有这样深厚的黄土,农耕文明才得以发源。“只有这么深厚的土层,才能滋养出这么深厚的文明。”董宇辉回应道。

暮色中的环州故城,晚霞为夯土城墙镀上金边。这是庆阳行的最后一站,董宇辉在镜头前向网友介绍,这座城,是宋朝在西北边陲钉下的一颗铁钉,北宋时期,这里是与西夏对峙的最前线,城池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浸透着兵戈的寒光与将士的汗水。翻开史册,狄青、韩琦、范仲淹……一连串镌刻于青史的名字与这座城紧密相连,他们都曾在这里厉兵秣马,运筹帷幄,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国安危系于一线,战士们在“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守护家国!

屏幕另一边,弹幕如潮:“听宇辉讲史,城墙的风都带着铁血气息!”此刻,环州故城灯火通明,千年烽烟已化为文旅融合的鲜活载体。  

厚土生金:农产品爆单背后的文化赋能

在董宇辉“阅山河”直播间隙,团队助理也在直播间进行直播,销售数据印证“泼天流量”的威力。助理安安的直播吸引4.5万观众收看,红酒、滩羊、枸杞等产品销量均“以万起步”,几十分钟销售额突破数百万。  

网友们一边下单,一边询问庆阳的农产品,黄泽元书记在周祖陵访谈中自然植入特产:“庆阳苹果脆甜因昼夜温差大,白黄瓜清甜离不开黄土保湿……”网友看后说:“书记卖苹果比果农还专业!”  

这场访谈,让很多网友表示意犹未尽,黄泽元书记拿起桌子上的一颗绿色苹果进一步介绍道:“庆阳的苹果种植始于1942年,什社乡有华夏苹果第一树,至今有近70年的历史,仍然枝繁叶茂,年产苹果600公斤,这些都奠定了‘庆阳苹果’品牌根基,今天的庆阳已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是全国重要的苹果种植地。”他特别提及“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苹果枝条粉碎制成菌棒,菌渣加工为有机肥还田,养殖粪便发酵后滋养果园,形成“果–菌–牧”闭环,降低生产成本,带动农户年均增收。

在黄泽元书记的介绍中,网友们了解了黄土高原上“一年两熟”的奇迹。 “我们打破‘一年一熟’的农耕宿命,向土地要双倍效益!”今天的庆阳,创新实施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利用夏收后休闲耕地种植短周期作物。2024年已完成复种103.26万亩,其中粮食62.67万亩、蔬菜10.21万亩、饲草10.13万亩。北部山塬区推广“冬小麦–荞麦”轮作,南部川区发展“冬油菜–马铃薯”套种,复种区亩均增产粮食166公斤。网友刷屏感叹:“原来‘高天厚土’的庆阳,早已在黄土里埋下科技的种子!”

在晚上的直播中,董宇辉团队在带货的同时,也将文化符号深度植入,一边讲述范仲淹戍边,一边溯源环县历史。网友“将军的春天”说道:“甘肃电商得好好发展啊,那么多好产品被‘雪藏’,不是东西不好,是没有电商店铺或者农作物没有形成规模,期待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好物能通过新渠道分享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小心甘,加油吧!”这,也正是庆阳人民的心声。

流量裂变:政媒民共振下的文旅新范式

这是一场现象级的文化传播,观看峰值破10万+,特别是周祖陵访谈吸引超十万人同时在线,弹幕刷屏,满满都是对这场文化输出的享受和赞美。网友“我是老徐”说:黄书记推介本地历史文化、丰富物产、自然美景,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讲几段话,背几段词,而是完全脱稿,全程高能输出,足见书记的深厚底蕴。”

网友“窦他爹(长歌有和)”说:“刚刚看了直播,甘肃庆阳黄泽元书记在‘与辉同行’活动中,站位高,将活动视为推广庆阳文化、助力地方发展的重要契机,深度融入其中,积极展现城市魅力;思想新,善于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以文化赋能文旅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知识厚,讲解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论是对周祖陵承载的农耕文明,还是对庆阳的历史脉络,都能信手拈来,生动诠释,他的参与不仅提升了活动的品质与影响力,更为地方文旅推广与经济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

网友“yi生羽翼”评价道:“完全脱稿高能输出!从《史记》讲到数字经济,他将访谈变成招商会,汇报庆阳未来规划——这是最硬核的城市路演。”

截至6月29日15时,“与辉同行甘肃行”话题登上抖音种草榜热搜第二名,庆阳文旅短视频播放量激增。  

6月27日,董宇辉表示,将在做好“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宣传推广活动的同时,带动庆阳地方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庆阳,带着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庆阳,更好助力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场没有脚本的文旅实验证明:当厚土文明遇见流量时代,最好的传播是让历史可嚼、让远方可触。

黄土深处,周先祖不窋播下的谷种,正在通过“与辉同行阅山河”结出流量时代的新穗。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