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城乡文明建设】百年名校绽文明 立德树人育新苗——西峰区团结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工作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南力 )西峰区团结小学始建于1931年,现在有桐树街、顺化路、育才路三个校区,下辖1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397名,教职工360人。学校以百年办学文脉为根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严格对标《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六个好”要求,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浸润式的文明育人体系,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外绚丽绽放。

价值引领强根基,多维育人促成长

西峰区团结小学通过构建“三维驱动”模式与“三维培育”体系,让价值引领扎根校园,让德育育人浸润成长,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明建设之路。

打造“价值引领、文化浸润、制度保障”三维驱动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日常行为规范,依托“红色讲堂”“榜样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师生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厚植爱党爱国爱校的深厚情感;深挖近百年校史的文化内涵,创新传承“团结、奋进、求真、向善”的精神内核,让校园文化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活力。同时,学校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与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构建起多方协同的校园治理格局,为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构建“课程浸润、自主管理、社校联动”三维培育体系,让德育既有深度又含温度。课程教学中,文明教育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语文课上,学生诵读经典感悟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课上,通过案例研讨强化规则意识;科学课上,借助实验培养求真精神。设立“校园文明岗”,由学生负责课间秩序维护、卫生保洁监督等工作,在自我管理与同伴监督中增强文明意识、培养责任担当。与法院共建“红领巾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法治讲座;携手市博物馆开发“文物里的文明密码”研学课程;联合人武部开展国防教育周活动,将文明教育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全方位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阵地创新激活力,德能并修铸匠心

西峰区团结小学以阵地创新激活文明教育活力,以队伍建设筑牢育人根基,通过多维举措让文明校园建设既有活力又有实力。

以“传统阵地焕新”与“活动内涵深化”双轨并行,让文明教育更“活”更“实”。创新打造“榜样直播间”,邀请“新时代好少年”“礼仪之星”走进校园广播站分享身边文明故事,用鲜活榜样激发全员参与热情;同时依托校园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定期推送文明主题内容,营造浓厚的文明校园氛围。深化“四节两礼”特色活动内涵,包括“智慧科技 创想未来”科技节、“灵珠育苗 星耀未来”艺术节、“体育聚力 点亮未来”体育节、“书润童心·阅启智慧”读书节,以及“携手共奋进 一起向未来”入学礼、“团花簇锦‘皆’少年 追光逐梦‘毕’有为”毕业礼,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文明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秉持“师德为根、专业为本、团队为魂”理念,锻造高素质育人“主力军”。通过“最美教师”评选、师德论坛等活动,以优秀事迹宣讲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夯实师德根基。聚焦专业能力提升,依托“班主任讲坛”开展文明教育专题研修,通过案例研讨、教学竞赛等活动锤炼育人本领;推行“青蓝工程”,促进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共同成长。此外,学校倡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师文化,组建跨学科教研组鼓励协同创新,定期举办教师读书会、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氛围,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

文化浸润润童心,环境育人筑未来

西峰区团结小学以文化浸润滋养童心,以环境育人构筑未来,通过构建多维文化体系与文明生态圈,让校园文明可观可感、落地生根。

着力打造“精神、制度、环境”三位一体的文化体系,让文明因子融入校园肌理。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通过新生开笔礼、升旗仪式、校歌传唱等仪式教育强化师生认同,借助校徽、校旗等文化符号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将文明理念细化为《学生一日常规》《教师行为规范》,明确课堂纪律、文明礼仪等日常要求,让文明习惯有章可循;打造“立德树人”主题花园、班级文化墙、学科特色功能室等景观,“好习惯长廊”以互动游戏引导行为养成,“红色长廊”讲述地方革命历史,“非遗工坊”传承传统文化,“科技长廊”点燃强国梦想,让校园每一处空间都成为文明教育的生动载体。

以“空间打造、安全护航、数字赋能、联动共治”为抓手,构建秩序井然的校园文明生态圈。打造“层楼蕴德”体系,将校园打造为“立体教科书”;组建“教师+保安+家长+民警”护学岗,织密上下学安全网;依托“人工智能+教育”开发“家校文明共育平台”,推动家校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升级校园治理精度;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整治周边环境,建立“商铺诚信联盟”,净化育人生态,为学生成长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

如今的西峰区团结小学,百年文脉与文明新风交相辉映,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外绚丽绽放,百年学府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