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映农舍,文明新风润心田。合水县太莪乡立足地域特色与发展实际,将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与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深度融合,通过思想引领筑牢根基、阵地建设强化载体、道德培育树立新风、生态优化夯实底色、产业融合驱动发展、文化传承厚植内核,让文明之花在子午岭西麓的山水间绚烂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产业筑基绘新景,乡村振兴谱华章
太莪乡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紧锚定“家家庭院美,户户产业强”的奋斗目标,以“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庭院经济”为强劲发展引擎,全力构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立体发展格局,推动产业振兴与生态建设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在特色养殖领域,太莪乡精心布局全链条发展路径。目前,全乡奶山羊存栏量达3500余只,每年交奶产量高达260吨,创造产值182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建成一家酸奶加工厂,年产值达30万元,成功打通从奶源生产到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实现了产业增值,更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太莪乡的一大亮点。当地充分挖掘自然与人文资源,匠心打造安集古堡、红土林等35处旅游小景点,建成北掌村安集古堡亲子乐园、黑木崖生态康养农庄等特色文旅项目,并开发出“子午黑木崖”标识农特产品。凭借独特的文旅魅力,太莪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达66.3万元,其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卓越成效更是多次登上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成为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
庭院经济发展上,太莪乡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构建起“6+X+N”庭院经济联动体。通过试点鸡菜共生、农地云耕等新兴模式,以“三园一屋一净+庭院经济”为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打造340处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这些“方寸之地”的庭院经济,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渠道,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文化铸魂扬新风,乡风焕彩润心田
太莪乡深耕“历史文脉+家风传承+节庆IP”文化根系,以“古训新诠、礼俗革新、文艺浸润”为三大抓手,全方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文化底蕴。
在历史文脉传承与精神塑造上,太莪乡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宝藏,精心编撰10余篇本乡历史典故、成功人士创业史,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每逢重阳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弘扬先辈精神,鼓励村民传承“谦虚、礼让、宽容”的传统美德,让历史文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基石。
家风传承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太莪乡依托“王氏家风馆”这一特色平台,每月15日定期开展家风家规家训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深入剖析老家规中的精华部分,将传统的“忠孝仁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提炼出契合时代精神的新家规,并将其展示在门庭、中堂等显眼位置,让家规家训时刻浸润人心。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优良家规家训,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以良好家风带动乡风文明建设。此外,太莪乡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一队”的积极作用,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大力倡导红白事简办,坚决抵制封建迷信和不良习俗。如今,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已在太莪乡蔚然成风,成为广受村民认可的新风尚。
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为乡风文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太莪乡大力建设文化礼堂、文娱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村民文化活动的坚实阵地。常态化举办旅游文化周、乡村“村超”联赛、“太莪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村民搭建起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村歌队、广场舞队走进周边乡村,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一来一往的文化互动中,“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良好民风愈发浓厚,村民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紧密,乡村文明焕发勃勃生机。
法治护航乡村路,自治共建新家园
太莪乡以法治为纲、自治为本,探索“法治+自治”双轮驱动模式,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以“三官一律”下沉服务夯实法治根基,以“村规民约”柔性约束涵养文明乡风,推动法治意识在乡土扎根。
在法治文化浸润方面,太莪乡创新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将法治知识、趣味普法案例与清廉故事、家风家训巧妙融合,嵌入生态长廊景观之中。漫步长廊,群众既能欣赏自然美景,又能在休闲漫步间汲取法治养分,法治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法治素养在日常熏陶中悄然提升。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太莪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各村组建6支党员义务治安巡防队。队员们穿梭于村头巷尾,开展不定期巡察,构建起“全覆盖、无死角”的立体化防控网络。从田间地头到农家院落,从重点区域到薄弱环节,巡防队以脚步丈量责任,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管理精细化,为乡村平安建设筑起坚实屏障,让村民安心、放心、舒心。
织密网格治理网,筑牢乡村平安墙
太莪乡以党建为引领,深耕网格化管理“绣花功夫”,通过优化网格架构、完善联动机制,打造精细化社会治理新格局。全乡成立乡级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工作站,科学划分6个二级网格、29个三级网格,实现村民小组全覆盖,并选派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构建起“支部建在网格上、责任扛在肩头上”的治理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在日常治理中,村“两委”干部、党员户长与网格员化身基层治理“多面手”,深入网格一线,化身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他们逐户采集基础信息,倾听群众诉求,宣讲惠民政策,排查安全隐患,为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服务,代办医保缴费、证件申领等民生事项。通过“脚步丈量民情、服务温暖民心”,将政策红利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以自治激发活力、法治夯实底线、德治凝聚人心,深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运用“王氏家族八步调解法”,发动乡贤、党员、村民代表等力量,构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的矛盾调处机制。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土地争议,均能在网格内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真正实现“大事全网联动推进、小事网格就地办结、难事分级提级处置、问题源头彻底清零”,让矛盾消弭于无形,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明之风拂过田野,振兴之潮奔涌向前。太莪乡以全国文明村镇为契机,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山水之间,让幸福生活扎根于乡土之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