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走南闯北庆阳人】黄大柯:用功夫淬炼的儒商之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春末夏初,福建永春侨新酿造有限责任公司露天晒场上,黄大柯轻抚一口口醋缸,陶缸间流转的日光云影,被这位西北汉子酿作暗藏岁月的酸香。

三年间,他在永春县桃溪之畔“化旧为新”,将老旧机电厂改建成醋厂,以企业家的敏锐思维与政协委员的民生情怀,将濒临消失的永春老醋发展成富民产业。

如今,55岁的黄大柯执掌百应租赁、永春侨新、四川清香园等多家企业。

从黄土塬走出的他,在时代浪潮中以多重身份书写跨界篇章。从兰州大学理学学士至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他深耕学术却未困守书斋。气象局科员的基层淬炼、高校金融系教授的育人征程、带领百应租赁登陆港股的资本突围,每个足迹都彰显学者型企业家的实干本色。这位善谋善成的庆阳汉子,以“立己达人”的初心一步步攀登人生的新高峰。

陇原学子出深山  一路翱翔向东南

1970年,黄大柯出生于环县八珠乡,方圆数十里,家家精酿黄酒的技艺,与岁岁更迭的酒香,构成了他的乡愁图谱。“那时觉得放羊就能养家,守着黄土地过日子也挺好。”谈及少时生活,他觉得庆阳人务实勤勉的品格已深植血脉。

黄大柯向客商介绍店内产品。庆阳融媒记者 曹拯 摄

少年时的黄大柯酷爱读书,幼时的村学条件简陋,为节省纸笔,他课间用树枝在地上一笔一画写字、演算。中学时,他在离家40公里的县城读书,常常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书,拓宽自己的视野。1989年,黄大柯考入兰州大学。“当年的大学‘含金量’非常高,毕业就能分配工作。”黄大柯笑言,上大学后曾有一个时期,觉得一生已然圆满,然而求学与做事都如登山,骨子里“爱拼”“爱思考”的秉性,让他将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1993年,黄大柯大学毕业后进入甘肃省气象局工作,1997年,他辞职前往华侨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他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二十余载,他辗转于学术界与商界,先后任华侨大学金融系书记、厦门外代租箱副总经理、百应租赁董事总经理等多重身份。这段读书兼创业的经历帮他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们读商科的,更适合做企业,比如,商科训练的系统性思维能避免决策过度依赖直觉,通过博弈论评估竞争对手反应,或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市场趋势,减少试错成本,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性’理论会促使你更注重资源优化配置。”黄大柯说。

勇闯商海巧破局 民企上市成典范

2018年,黄大柯执掌的厦门百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黄大柯感慨万千。这家由福建七匹狼集团控股、专注小微企业融资租赁的“毛细血管”企业,在客户九成以上为草根民企、单均合同仅二三百万元的背景下,硬是闯过了香港资本市场的严苛关卡,成为当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精品样本”。

黄大柯在门店查看新产品。庆阳融媒记者 曹拯 摄

面对港交所“用数据说话”的铁律,黄大柯选择以“笨功夫”破局。“审计团队把几千份合同逐个‘过筛子’,这上千家小微企业的设备采购发票和银行流水,都必须满足监管和市场各方的合规要求。”黄大柯接受采访时说,“租赁同行常笑我们‘死心眼’,但要让国际资本市场相信中国民营企业的可靠性,就得把每个小数点都钉在会计准则的铁板上。”这种近乎执拗的合规实践,最终让百应租赁成为当年过审最快的金融股之一,成为厦门自贸区首家公开挂牌上市的民营企业。

“登陆港股后,百应控股公司沿袭了七匹狼系上市公司从不清仓减持的传统,倒逼我们必须建立真正的价值契约。”黄大柯说,“上市期间,把自己置于聚光灯下,接受公众的监督,合规合法地为原有的股东、新的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

黄大柯抛弃一些原来对资本市场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把企业做好,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和广大投资者提供可靠、稳定的回报。

传承老醋赋新生 产业富民见真章

揭开陈醋缸盖,红褐色醋液泛着绸缎般的光。“永春老醋从宋朝流传至今,曾是海上丝路贸易品,现在既要传承手艺,更要养活永春人。”黄大柯说。

黄大柯开缸查看食醋。庆阳融媒记者 曹拯 摄

初涉醋业时,这个千年名醋正面临传承危机:酿造周期长、产业链残缺,传统制醋人生计维艰,本土醋企难成气候……“前些年曾有专家建议,重新定义中国四大名醋,将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换成其他地方醋,可永春老醋的历史价值、食用价值、商业价值都不应被忽视,我们要让它重焕新生。”黄大柯及其团队嗅到了商机。2022年,黄大柯与团队伙伴联手创办了福建永春侨新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在水质优良的桃溪畔买下一处机电厂旧厂房,着手将其改建成为集传统酿造与现代化酿造设备于一体的新醋厂。黄大柯说,“改旧成新”的目的有二,旧厂房改建再利用,不必大拆大建,可节约用地、物料、人工,厂房位置紧邻宋元时代的古码头,有历史文化底蕴,是对文化的活态传承,设计改建要满足醋品生产要求,还要开发文旅体验等延伸产业,醋厂不能只是常规意义上的调味品生产点,还应是饮食文化、历史文化体验区,是当地工业文化产业的打卡点、活招牌。面对传统酿造周期长、产量低的难题,这位曾经的金融投资人选择用技术改造行业。他推动设计产能5万吨的侨新酿造项目,分两期进行升级,一期保留古法车间,上千口陶缸仍在阳光下自然发酵,现代化酿造车间也模拟自然环境匠心酿造;二期则建成现代化厂房,依靠厦门大学科研支持,选用国际领先设备,使整个生产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调味品+大健康+文旅”模式,让永春这个山区县具备了孕育百亿级发酵产业集群的条件。永春侨新出品的醋品先后荣获“国际美味奖章”“大金奖”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奖项。

“老板把生产线、销售区、技术部都摸透了,从‘小白’练成了‘熟练工’。”永春侨新酿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事业部的刘伟钢感慨地说。

“老板做生意很实在,就是用良心产品成就不朽品牌。”永春侨新酿造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负责人郭酸酸说。

“我们要让永春老醋走出福建,但地理标志产品的根必须留在这里。”谈及旗下醋品,黄大柯如数家珍,他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永春侨新醋,就是以功夫酿造为焦点,以0添加红曲发酵醋为主打,所有醋品均历经蒸、酵、酿、滤、养等五种技法流程,打造出“中国红曲醋第一品牌”。

在“三重味、四鼎料、五技法”标准下,永春醋已走进京沪粤高端海鲜餐桌,兰州客商正在洽谈让老醋邂逅西北面食。晒场旁的体验馆里,游客走进展览馆即可了解南宋醋坊制醋工艺,园区“醋的商店”里,三三两两的游人前来拍照打卡,购买醋品。暮色中,晒场醋缸映着晚霞,发酵车间灯火通明,千年技艺正在续写产业新篇章。

领航商会传精神

构建闽甘新纽带

每逢农历正月二十三,厦门的暮色海滩上便会跃动起西北高原的篝火——黄大柯执着地将家乡“燎疳节”移植至此已有十余载。伴着星火腾空,福建企业家们也学会了用陇东方言高喊“燎干燎净”,这个承载着驱邪纳福寓意的古老仪式,悄然化作联结甘闽的纽带。

黄大柯接受记者采访。庆阳融媒记者 曹拯 摄

一边执掌融资租赁集团登陆港股,破除“小企业难登资本殿堂”的成见;一边复兴永春老醋非遗技艺,在千年酸香中酝酿乡村振兴新篇。由甘入闽二十余载,黄大柯始终以“立己达人”的行为准则做人行事。担任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政协委员后,黄大柯的提案始终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永春县县情民情,他写下包含“千年老醋、千年古刹、千年古榕、千年古渡、千亩蔗园、千亩湿地、千亩稻田”在内的“七个千”城市农文旅及产业发展提案。此提案后来被当地政府采纳并修改,扩充加入“千棵荔枝树”“千万个负离子”等内容,将山、水、田、林、路、村的全域生态化综合治理理念植入地方发展,形成振兴县域、乡村多领域的发展新理念。

福建永春侨新酿造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永春后,企业多次出资建设改善厂区周边基础设施,原本寂静荒废的旧厂区被改建成当地旅游“打卡地”,一个厂带火一座城的构想,初见成效。如今,福建永春侨新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半数员工都是永春县人,解决了当地青年就业,为永春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企业力量。

作为福建省甘肃商会创会会长,他已凝聚200多家会员企业。“陇商帮陇企”计划促成闽企结对帮扶庆阳初创公司,“要用福建浪潮激活甘肃静水,以西北厚重文化沉淀东南浮华。”黄大柯说,今后,他要充分发挥商会纽带作用,促成更多、更大项目由闽入陇,促成多领域合作交流,带动更多产业实现共赢。福建省甘肃商会将团结更多的甘肃籍企业家、号召更多的庆阳人入会,大家共同推动商会的人气、财气充分涌流,让这条联结西北高原与东南沿海的陇商纽带愈发坚韧。


【人物档案】黄大柯

1970年出生于环县,1993年获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华侨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任华侨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MBA中心导师、金融系书记。 现任厦门百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百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上海百应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永春侨新酿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四川清香园调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福建省甘肃商会创会会长,他已凝聚200多家会员企业,成为联结西北高原与东南沿海的陇商纽带。

扫码看视频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