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庆城
庆城县农文旅融合解锁乡村振兴多元密码 ——窑洞飘香引客至 杏果生金链全国 云端菜园系乡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当城市喧嚣催生田园向往,当古老农耕邂逅现代文旅,甘肃庆城这片黄土塬上的土地,正以一场生动的“融合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多元答案。非遗美食、窑洞民宿、采摘体验、电商鲜果、“云认养”菜园……庆城县立足本土资源,探索出多条农文旅融合新路径,让乡村焕发新活力,让产业拓展新空间,让城乡实现新联结。

驱车15公里从庆城县城向东,玄马镇孔桥村的“陇上印象”生态农庄颠覆了传统农家乐的定义。12孔改造后的窑洞民宿、土灶美食课堂与30亩采摘乐园构成“乡村生活实验室”,今年五一推出的“陇东传统宴”包含12道非遗美食,其中“洋芋晶晶”的制作工艺可追溯至清代。

“五一带家人来摘水果、吃农家饭,美得很!”游客宋亮的体验道出了这里的吸引力。

走进“陇上印象”农家乐,传统的陇东民居风格让人眼前一亮。院内,成串的灯笼、具有乡村特点的装饰点缀窑洞上;厨房里,村民正烹制着地道的农家菜。节假日里,过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农庄如今可同时提供钓鱼、餐饮、住宿服务,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百余人。”负责人王亚娟介绍。

今年,孔桥村以“陇上印象”生态农庄为新的体验点,打造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盛夏的玄马镇柏塬村,连片杏园里金黄的李广杏与红梅杏压弯枝头。果之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冯相茹引进的敦煌李广杏成了“明星产品”,光滑无毛的金黄果实以独特甜度打开了市场。

“15亩果园两种杏一天能摘三四百斤,一天收入大约就是5000多元。”庆城县果之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冯相茹告诉记者。

游客提着竹篮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线上订单通过快递发往全国。“色泽鲜丽、味道甘甜,给家人朋友都带些”。游客陈志鹏的评价印证了市场认可。

从引种培育到“采摘+电商”双轨销售,小小杏子探索出三产融合路径,撑起“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引擎”黄金引擎。

同时,在赤城镇老庄村,5亩闲置土地被划分为100块“共享菜园”与200棵“认领果树”,构建“线上认养+线下托管”闭环。市民何昭通过小程序认购了西红柿与辣椒地块,周末参与农耕体验,收获时由合作社直邮到家。“平时看照片了解长势,周末来学种菜,既体验田园生活又收获无公害蔬菜。”市民何昭说道。

“果园提供全托管、半托管、DIY三种服务模式,瑞阳、瑞雪等优质品种采用绿色种植标准,目前80余棵果树与30余块菜园被认领,90%客户来自县城机关单位”。甘肃珍果源生态产业公司负责人薛鲁明介绍。

从窑洞民宿里的非遗传承,到杏园里的电商奇迹,再到菜园里的城乡互动,庆城的农文旅融合实践印证着:乡村振兴从不止一种答案。当非遗美食、特色农产品与“云认养”模式各展所长,这片黄土高原正以独特多元的“融合密码”,在创新与坚守中走出乡村振兴的宽广道路。

记者:李云 郑亚虎 杨力


编辑:边凯责任编辑:边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