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路世玲 通讯员闫安 韩尚明)今年以来,庆阳市紧盯服务全省打造国家现代寒旱特色产业先行地,坚持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循环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加速推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加快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预计上半年,全市可完成一产增加值33.81亿元、增长7.2%以上,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1元、增长8%。
建强基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精耕粮油“责任田”。庆阳市研究出台21条旱情应对措施,指导合水县种植春播马铃薯2万亩,超额完成春播任务。预计全市夏粮产量38.15万吨。
做强特色种植“硬支撑”。持续实施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改造提升行动,突出瑞雪、瑞阳等新优品种更新换代,提质改造老旧果园6.19万亩。以设施蔬菜为突破口,新建百亩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5个,设施蔬菜基地累计达到67个,蔬菜面积达到70.17万亩,预计产量14.35万吨。持续扩大道地、仿野生中药材规模,建成百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55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2.5万亩,上半年预计产量6.13万吨。
做大规模养殖“主牵引”。全面落实稳定牛羊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发放产业奖补资金3.57亿元,推进“牛羊猪鸡”扩繁增量、提质增效,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2个、新增养殖大户808户。预计上半年“牛羊猪鸡”出栏分别14.44万头、109.58万只、56.98万头、4346.51万只。
育优生态菌业“新纽带”。坚持把食用菌作为促进“三元双向”循环的关键和新的增长点,新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个,预计上半年生产菌棒2.09亿棒,食用菌鲜品产量3.32万吨,实现了翻倍增长。
培育龙头经营主体遍地开花
加强农产品质量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管控。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7%。全力打造苹果、肉牛、肉羊、生猪、肉鸡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镇原县玉米-肉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合水县奶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接续实施龙头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全市新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累计达到389家。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行动。“五有”合作社占比达到64.18%;新培育家庭农场101家,累计达到6700家。圣越农牧、中盛羊业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甘肃民营企业100强”。
延链补链精深加工走深走实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成畜禽屠宰加工企业7家,年屠宰加工能力1.23亿头(只);苹果自动分拣线16条,商品化处理能力95万吨以上。
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圣越3.6万吨熟食加工厂建设,新建辣椒、羊肉、果汁果酱等加工生产线13条,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
拓展综合利用加工,招引建成农业废弃物加工企业38家,全市畜禽粪污、果木枝条、农作物秸秆、菌糠菌渣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3%、64.5%、91.5%和95%。
擦亮品牌产业效益持续提升
统筹推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建立“甘味”庆阳农产品“2+8”(2个核心品牌、8个特色品类)品牌布局,创新开展“庆阳苹果”品牌培育提升十大行动和“瑞雪苹果”单品突围工程,推荐申报第五批“甘味”农产品品牌23个。全市6个区域公用品牌、40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
坚持市场化营销,组织参加展销推介活动8次,举办“甘味”庆阳农产品北京推介会,设立庆阳农产品直营店(柜)88家,全市“甘味”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