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 (通讯员 彭晓龙)近年来,正宁县通过拓宽引才渠道、优化培养机制、强化激励保障等举措,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三嘉乡创新实施“雁归计划”,重点面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六类群体广纳贤才。通过“三推一考”(群众推荐、党员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机制,新选聘6名村干部。为确保人选质量,乡党委制定“双好双强”选聘标准,建立“十不选”“五不宜”负面清单,并创新设立职业经理人岗位,推动7名优秀村干部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能人治村”与“产业兴村”双赢。在激励机制上,构建“基本报酬+绩效薪酬+集体经济收益分红”薪酬体系,对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目前,全乡已培育苹果、药材等特色产业合作社3个,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20余万元。
永和镇紧盯“选、育、用”关键环节,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强基育苗”行动,今年调整储备后备干部43人,其中35岁以下占比28%,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6%,实现“一村至少储备3人”目标。聚焦精准选才,组织9个村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按照“政治素质硬、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标准初步推选54人,联合县纪委、公安等部门核查负面清单,淘汰不符合条件人选。针对产业薄弱村需求,设置“矛盾调解岗”“产业领办岗”等特色岗位14个,定向匹配后备干部。聚焦实战提能,10名班子成员与后备干部“1对4”结对,每月开展“田间课堂”两次,安排离任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手把手”帮带,组织参与征地拆迁、防汛救灾、直播助农等重点工作。实行“月调度、季亮绩”考核机制,对推进不力的实行退出机制。聚焦严管厚爱,实行“红黄榜”量化考核(理论学习30%+实战实绩40%+群众评价30%),表现突出的8人进入村“两委”跟岗锻炼。
榆林子镇严把“入口关、素质关、管理关”,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2人。从现任村“两委”班子和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中择优推选后备人选,按照“村推荐、镇考察、县备案”流程建立人才库。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实施“N+1”结对帮扶机制(包村领导、驻村队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共同指导1名后备人选),提升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建立“一人一档”培养手册,实行“月考核、年评议”机制,对表现优异者重点培养,对不合格者及时调整,确保人才资源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