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市政协福利和保障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工作室:深耕民生“责任田” 奏响履职“协奏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见习记者 慕雅丽)近日,走进市政协福利和保障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工作室,一场聚焦非遗保护提案的专题研讨正在进行。研讨会上,委员徐荣针对相关部门前期答复提出深化建议,“应构建传承人培养、知识结构优化、梯队建设三位一体培育体系,创新‘互联网+非遗’宣传模式,拓宽商业变现渠道。”这样务实的履职场景,已成为工作室扎根基层,建言资政的常态。

残疾人非遗传承人群体一直是工作室的重点关注对象。近年来,庆阳市已累计培育近百名残疾人非遗文创人员,但部分非遗从业者收入匮乏、社交受限等现实困境仍存在。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2月至3月,工作室联合市残联开展专项调研,深入宁县、环县等地,与12名残疾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

“工作室成立以来,11名委员发挥界别优势,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下沉调研3次、召开工作会6次,形成高质量提案建议11条。”工作室负责人吴东正介绍,工作室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立足民生视角精准发力。从环境卫生整治到药品价格监管,从社区工作者待遇提升到老旧小区改造,从垃圾分类推进到群众文化建设,委员们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反复调研、深入论证的严谨态度,将一条条建议转化为民生改善的“施工图”。目前,多项提案内容已被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计划,推动城市治理向精细化、惠民化方向持续迈进。

民生提案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为确保建议“落地生根”,工作室建立提案跟踪督办机制。以2024年提出的“鼓励残疾人互联网创业就业”建议为例,经多部门联动推进,《庆阳市残疾人依托互联网创业就业扶持管理实施办法》于今年3月正式出台。截至6月底,专项培训、竞赛活动相继开展,已有25名残疾人共申领补贴20万元,惠及至少123名残疾人。这项为期五年的惠民政策,正为残疾人搭建起融入数字经济的“新赛道”,持续释放民生红利。

谈及未来,吴东正表示,“我们将继续锚定特殊群体需求,把履职触角延伸到民生最深处。”工作室计划启动“倾情关怀走访基层”专项行动,组织委员深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围绕残疾人互联网创业就业、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社会保障制度与关爱服务体系三大方向开展工作,针对短板形成一批有深度、可落地的提案建议。此外,工作室还将创新履职模式,通过“大视察+微调研”“大活动+小协商”等组合拳,完善“收集——研判——交办——反馈”工作闭环,推动更多民生关切转化为惠民实效。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委员陈春芳表示,工作室将持续发挥界别优势,创新履职方式,既做汇聚民情的“蓄水池”,又当政策落地的“推进器”,以专业履职架好政协与群众的连心桥,让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