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宁县:良种带来好收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宁县湘乐镇樊湾村赵八林夫妇晾晒麦子

盛夏时节的几场透雨之后,甘肃省宁县湘乐镇宇村塬的田野上玉米、黄豆、马铃薯等农作物竞相生长;果园里的套袋苹果积蓄着力量。农家院落里,农户们正晾晒着从田地里收割回来的小麦,或拉着木耙来回翻动,或光着脚板拨动着。

樊湾村村民樊虎荣家的两堆麦子前,七八个邻居前来帮忙,连同他的家人一起忙碌着装运。过风车的过风车,装袋的装袋。   


村民樊虎荣小麦过筛装袋现场

“今年全村就数虎荣家的麦子好,麦秆高,麦颗饱,收割回来麦堆子大。”帮忙的邻居们你一言、我一语。

“我今年种了2亩‘宁麦19号’小麦品种,亩产855斤;3亩‘宁麦20号’小麦品种,亩产830斤。”浑身落上麦屑的樊虎荣边给风车上倒麦粒,边激动地说。


村民樊虎荣(左)小麦装袋

村民李能子正在晾晒她家的两亩麦子,金灿灿的麦粒在阳光下闪着道道金光。她将晒干的麦粒装进袋子。“我种了2亩‘宁麦14号’小麦品种,总产量超过1200多斤,亩产在620斤以上。”戴着草帽的她指着眼前的袋子笑着说。


樊湾村民李能子将晒干的麦粒装进蛇皮袋子

喜获收成的还有村民赵八林和赫刚元。

赵八林种植的是“宁麦9号”小麦品种,赫刚元种植的是“宁麦11号”小麦品种。据悉,这些品种经历了春旱,株高依然匀称,小麦颗粒饱满。


村民赫刚元夫妇的喜悦

“宁麦9号”“宁麦13”“宁麦14”“宁麦19”“宁麦20”是育种专家罗盘培育的宁麦系列小麦品种。“多亏种植了罗盘培育的宁麦系列优良品种,具有极强的抗寒抗旱性能,在今年的干旱年份都获得了好收成。”这是樊湾村村民的一致评价。

今年62岁的罗盘是原宁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退休干部、育种专家。小麦他用普通小麦与野生小麦、节节麦、蓝色冰草杂交,先后育成宁麦系列品种15个,被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3个。

这些小麦新品种旱作丰产性突出,抗逆性强,亩产量在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500公斤,其中“宁麦5号”“宁麦9号”被原甘肃省农牧厅列为良种补贴项目中的主要推广品种。40多年来,他培育的小麦品种已经推广到甘肃平凉、庆阳、定西及宁夏固原地区,累计推广种植570万亩,增产粮食14250万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8500万元。

今年春季以来,陇东地区持续干旱,在小麦拔节灌浆的关键时期没有一场有效降雨,严重困扰着小麦的生长和成熟。罗盘培育的宁麦系列小麦品种却显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抗旱抗逆性特征。

樊湾村原支书闫世军说:“村里原来种植的品种产量不高,抗性不强,小麦一亩地打三四百斤,自1995年罗盘在樊湾村培育小麦良种以来,全村种植了他选育的品种后,产量显著提高,亩产七八百斤。” 

据悉,今年宁麦系列品种株高约115厘米,群体结构好,成穗率高,穗粒数多,千粒重在40克左右,亩产在700斤左右。

樊湾村民蔺兴国种植宁麦14号2亩,亩产670斤;村民闫要堂种植宁麦14号2亩,亩产700斤;村民闫小平种植宁麦13号4亩,亩产650斤;庆阳沐禾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在宁县新庄镇下肖村制种基地种植的上百亩宁麦9号、宁麦13,经打碾测产,亩产达到了798斤……一捧捧的金黄小麦颗粒,一组组实测数据,就是粮丰民富的最好证明。(全媒体记者 李建琪)

编辑:边凯责任编辑:边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