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2025庆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探访记】夏日遇见荔园堡——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葫芦河穿过葱茏的子午岭林区,蜿蜒东去,河的西岸是南梁红色景区,与之隔河相望的,便是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灰瓦白墙的联排二层窑洞式民居,宽敞整洁的村文化广场,奔跑的孩童和打球的青年,荔园堡村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发之景。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荔园堡村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高效利用并巧妙串联本地特色文旅资源,全力打造产业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农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

用好红色资源  赋能旅游发展

“大家肃静,我们今天的点火仪式正式开始”“倒数5个数,5、4、3、2、1,点火”“全体向左转,跑步走”……

7月1日,以“薪火相传 健康中国”为主题的南梁火炬接力在“两点一存”广场举行,来自EDP全国戈友总会知名企业家(含上市企业),四川大学全球校友创业家青年联合会企业家代表,庆阳市庆商联合会企业家代表,成都、西安、兰州、银川等地庆阳商会企业家代表,庆阳市知名社会人士、文化学者、媒体代表等约40人参加活动。

南梁火炬接力活动现场。

“借助南梁火炬接力活动,让全国各地的企业家能深度学习南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全国的庆商深刻地体会到不忘根脉、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增进乡情、凝聚共识、投资庆阳、建设庆阳。”成都庆阳商会会长张荣说。

南梁是红色圣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荔园堡村是原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整个南梁景区的“核心”。这里的红色革命遗迹,每一处都书写了一段光辉的岁月,这也为荔园堡村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荔园堡村借势而为、乘势而上,建成了南梁革命纪念馆、红色主题广场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现有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军委旧址、列宁小学、闫洼子四十二烈士墓、闫洼子会议旧址、南梁集市等20余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也先后得到开发和保护。

荔园堡村的文创馆一角。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来南梁旅游观光,南梁镇村两级党委以荔园堡红色村8公里示范线为轴,串联壹号院、贰号院、长征文化公园、五星广场及康养小区等点位,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延链补链,形成一个村庄就是一个红色景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今年以来,南梁大景区累计吸引游客12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花费7.39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荔园堡村文旅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创新多元业态  丰富消费场景

依托文创馆,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炕头经济,增加收入;依托民宿馆,打造独具红色文化的南梁红色民俗村;依托美食馆,提供当地特色餐饮,让群众挣上了“旅游钱”;依托智慧馆,开设红色故事、移风易俗小讲堂,红色影视展演,推动形成人人自治的良好民风……

美食馆、民宿馆、文创馆、智慧馆、乡村振兴成果体验馆“五馆”业态,让何沟门文旅融合聚集区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

杨志丽打理家里的绿植。

盛夏时节,走进何沟门文旅融合聚集区,村民们或在凉亭闲谈,或在广场遛弯,好不惬意。“2023年8月份,我们就搬进了新家,整个房子分为上下两层,共246.68平方米,有7个卧室,住起来很宽敞。”村民彭树粉说,她现在除了照顾孙子,还售卖土蜂蜜贴补家用,日子越来越好了。

何沟门文旅融合聚集区内配套住房43套,村民们不仅可以自住,游客多时还可以“变身”民宿,为往来游客提供富有当地特色的旅居体验。

走进杨志丽家,窗明几净,布贴画、剪纸等庆阳特色非遗元素融入现代化的装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我们自己住两间,其余的房间都改造成了民宿,供游客休息、居住。”杨志丽说,民俗由第三方公司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配备设施,自己负责接单运营,游客入住后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白涛涛为游客准备桌餐。

酸菜熬洋芋、黄米面馍馍、荞面油圈圈、羊肚菌炖土鸡、荞剁面……这是楠润饭店每天必备的餐品。经营2年以来,白涛涛年均收入达20万元,并带动村里6人实现了就近务工。“我们主营的农家饭可以让游客品味地方风味,红军饭能让游客忆苦思甜,在对比中感受山乡巨变。”白涛涛说。

“2022年,我们从完善南梁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出发,精心规划了‘一街二区五馆’的文旅产业园区。”庆阳楠梁塬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亮说。

目前,“五馆”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给周边居民带来3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20余户进行创业,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万元到1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

荔园堡村何沟门安置点一角。

“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建设一街二区项目,预计在明年可建成投运,整个园区落成将会对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农文旅融合起到良好的示范。”李建亮说。

打造农事体验  助推农文旅融合

曾经荒芜的土地摇身变为一方方平整的田地;B20区域高媛媛的菜园、B19区域安安的菜园,每块田地都有自己的主人;茄子、辣椒、西红柿、西瓜等果蔬或吸收日月精华奋力生长,或已走上市民餐桌……

位于荔园堡村的“我在南梁有块田”项目为华池县农文旅融合又添精彩一笔。南梁镇党委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南梁作业区等多个党组织高效联动,共同为项目发展谋篇布局,今年1月1日,该项目正式推出。自“我在南梁有块田”项目启动以来,华池县广大党员和职工积极响应,从前期的土地平整、规划设计,到播种、养护,再到果实收获,无不烙上了相互协作的印记。

“我在南梁有块田”项目的一部分。(华池县融媒供图)

南梁作业区带头认领田地,其认领资金直接支持土地平整、农资采购等环节。“让我们职工在这里感受种地的乐趣,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也增强了团队意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南梁作业区主管贾利文说。

据了解,“我在南梁有块田”项目共有150块田地,每块田地面积为30平方米,被分为580元的全托、420元的半托、300元的自种三种经营模式,市民可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认领。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近6万块钱订单,其中有70多块田地属于个人订单,大多数为团队订单,所剩为数不多的田地用于种植水果玉米,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党支部书记蒋大江说。

田主张家淇在自己认领的田地前。(华池县融媒供图)

“我在这里认领的一块田地里种了茄子、辣椒、西红柿、西葫芦等一些蔬菜。”田主张家淇说,这个项目很有意义,既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又能体验耕种的快乐。

华池县南梁镇党委书记张建政说:“‘我在南梁有块田’项目是南梁红色长征文化公园的补充元素,是拓展南梁红色研学品牌的一个重要举措,该项目立足于农文旅产业链拓展,整合当地闲置土地资源,结合南梁镇现代观光产业园,打造集红色研学、观光旅游、休闲垂钓以及体验采摘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全面推动农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