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东黄土高原的红色沃土上,华池县南梁镇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深植“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基因。近年来,该镇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以文明创建赋能乡村发展,创新探索“党建+四治融合+五共联动”基层治理模式,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绘就出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南梁精神铸党魂,点燃文明创建“红色引擎”
南梁镇始终把党组织作为文明创建的“主心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动能。党员干部争当“领头雁”,构建起“强村带弱村、党员带大户、大户带群众”的三级联动发展链:荔园堡村深挖红色富矿,打造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的示范标杆;白马庙村以党建为抓手,让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升级;高台村依托党建凝聚志愿力量,带动群众深耕红色民宿、麦秆画制作等特色领域,让“五小产业”在田间地头蓬勃生长。
2024年,全镇白瓜子种植面积突破1.087万亩,户均增收超5000元。鼓起的“钱袋子”不仅筑牢了文明创建的物质根基,更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真切感受到“红色引领”带来的发展温度。
“四治”融合践初心,筑牢文明创建“精神根基”
南梁镇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维融合为路径,让文明创建既有制度保障的硬度,更有人文浸润的温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多方议事机制,形成“三民善治”格局。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和“四单”志愿服务模式,将村规民约与积分制紧密结合,激发群众参与自治的热情,让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设立村级法律服务室,大力推广“张铭调解室”等金牌调解室,培育人民调解员86人、法律明白人18人。常态化开展法律普法培训、法治宣传教育“十进”等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为文明创建筑牢法治防线。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传统民俗资源,打造荔园堡村史馆、红色民俗一条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文化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平台,利用“南梁说唱”和自媒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两微一端一抖一快”及时传递各类信息,建立“15分钟生活圈”,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快速响应,为文明创建插上智慧翅膀。
“五共”联动聚合力,释放文明创建“南梁动能”
南梁镇以“决策共商、网格共建、多方共治、发展共谋、成果共享”的联动机制,凝聚起上下同心、内外协同的创建合力,让文明活力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涌流。
在职党员下沉一线,以“夜谈议事会”等接地气的形式,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民生热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广纳良言、汇聚民智,让干群同心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进“多格合一”改革,激活网格员“前哨”效能,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实际问题就地解决。每季度开展集中培训,持续提升网格员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精准化深耕,为文明创建筑牢组织基石。
发挥“三调”联动优势,组建4个矛盾纠纷调解专班,整合多方力量将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为文明创建营造和谐环境。
在何沟门安置点、康养小区设置公益性岗位,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小区治理与环境整治,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让参与文明创建、共建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内生动力持续迸发。
围绕特色产业、文旅融合、非遗传承,精心打造“一街八坊五馆”,引入村办企业、合作社及外来投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田园蜕变为乐园、家园蝶变成景区。群众在共享发展红利中,对文明创建的认同感、获得感愈发深厚,为持续创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的南梁镇,红色底蕴更深厚,乡村治理更高效,文明新风更浓郁。站在新起点,这座浸润着革命精神的小镇,正以全国文明村镇为契机,让南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善治乡村的典范之花,在黄土高原上愈发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