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何金涛 慕玉娟)总有一种力量穿透岁月,凝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坐标;总有一群人,用生命之光点燃时代的火炬。在这片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黄土地上,从孝老爱亲的优秀青年到心系故乡发展的仁人乡贤……新时代的奋斗者以凡人之躯诠释不凡担当,用点滴善举书写动人篇章,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榜样。为了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凝聚精神力量,庆阳市融媒体中心倾力推出“庆阳榜样”专栏,以笔墨为媒,以镜头为窗,挖掘并讲好新时代庆阳的榜样故事,努力营造礼赞榜样、致敬先进、共筑文明的浓厚舆论氛围,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全景式呈现新时代庆阳儿女的精神图谱。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记宁县中村镇党员干部李鹏飞
在宁县中村镇,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他能在凌晨两点提着水桶冲向火场救出11条人命;他能为一桩16年的邻里纠纷上门调解9次直到成功化解;他能让刑满释放人员重新找到生活希望……他就是中村镇政府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干部李鹏飞,一个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事的共产党员。
火场逆行:15楼烈焰中的生命守护
2017年2月1日凌晨两点,宁县和盛镇富能达大厦15楼一户居民家中突发大火。住在同栋7楼家中养伤的李鹏飞被“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和呼救声惊醒,他穿着拖鞋就冲上楼去救火。“当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提着一桶水就上去了。”李鹏飞指着外墙至今未褪的焦黑痕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火势凶猛,浓烟滚滚。15楼住户李拾奎老人跪在门口,抱着消防水管哭喊:“快救人,娃娃还在里面!”李鹏飞一桶水泼向已吞噬屋顶的火焰,随即接上水管持续灭火。浓烟中的李鹏飞被呛得呼吸困难,浑身湿透,他浑然不顾,一边控制火势一边救人,最终成功救出全家11口人。“他对我们一家都有恩,这种感谢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提起这件事,李拾奎老人至今仍激动到声音颤抖。
“要不是李鹏飞,当时整栋楼都可能被煤气爆炸毁了,他就是活雷锋!”邻居石彩莲说。
“那都是人命,肯定要上去啊。”李鹏飞只是朴实地回应。而这份朴实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本能选择。
矛盾“解扣人”:16年积怨的化解之道
“满意着呢!”在中村镇中村村村民孟顺乾家中,老人拉着李鹏飞的手笑得开怀。谁能想到,孟顺乾一家与邻居家的纠纷已持续16年,多次调解未果。了解情况后,李鹏飞与当地派出所、司法所、村干部组成调解组,前后9次入户调解,终于让双方握手言和。
“主要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李鹏飞道出调解秘诀。翻开他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每起纠纷的来龙去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他案头常备书,重点条款都做了标记。他不仅讲法理,更重情理,常从当事人角度寻找突破口。2024年以来,他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00余起,化解疑难信访案件50余件,11起诉前调解案件在他手上圆满解决。
对刑满释放人员,他坚持“帮扶+监管”。曾有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情绪低落,李鹏飞坚持每天找他谈心,最终帮其找到工作重拾生活信心。
“当群众感觉到你在真心为他们办事,他们就会信任你。”李鹏飞说。
法治“播种者”:从大学生到乡村法律明白人
2010年,法学专业毕业的李鹏飞选择回到家乡宁县。从太昌乡司法所到宁县中村镇政府,14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用真心服务群众。
在担任中村镇政府干部期间,他发挥专业优势,帮村民起草法律文书,普及反诈防诈知识,成功阻止10多起电信诈骗。2019年,他监督立案的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列为全省典型案例。村民们都说:“他讲的法条我们听得懂,办事我们信得过。”
“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是李鹏飞的工作准则。面对拆迁、环保等复杂问题,他总要先“吃透”相关政策法规。“我搞清楚了,解答才有底气。”正是这份专业与真诚,让他成为群众心中的“法律贴心人”。
初心如磐:荣誉背后的不变本色
“庆阳好人”“甘肃好人”“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面对荣誉,李鹏飞最珍视的还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是对我党员身份的肯定。”他说。
中村镇孙安村党支部书记曹博这样评价李鹏飞:“他把每件小事都当大事办,总能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而他身上的这种特质,或许源于家庭熏陶。回忆起儿子冒险救火,李鹏飞的母亲高小梅心疼之余,还是会自豪地说:“他总归是做了好事。”
如今,李鹏飞依然每天奔波在调解路上,办公室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是他14年基层工作的生动注脚。“群众满意就是我最大的目标。”这位80后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证明: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就是共产党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