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对马连掌村党支部书记王广峰来说,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他的儿子今天要结婚了。
一大早,和面、盛菜、端盘子、站桌子、打扫卫生、迎客的、管事的……酒店里到处都是忙活的人群,小孩嬉戏,老人闲谈,唢呐欢快,鞭炮轰鸣。
“咦,今天的婚礼怎么没有乐队?饭桌上没见油饼、燃糕和猪血烩豆腐,婚车也不是豪车,竟然是几个不同车型搭配的,宴席加上馒头和汤才十个菜,烟和酒档次也不高,王支书好歹是个村官,他家的事怎么过得这么简单”,群众在底下议论着。
趁着王支书空闲,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他。
他说:“农村过事相互攀比,白白浪费了很多钱,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倡导婚丧事简办,不搞铺张浪费,不比排场讲面子。作为基层工作中与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政策传达者,我深知在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有很大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求群众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肯定要做到。”
“本来打算在老家办婚礼,可村子距离县城较远,各种婚事用品买完再运回来成本太高,就租用了酒店的后厨和宴会厅,吃的米面粮油菜全是小货车从家里拉过来的,缺什么东西才去买。早上吃的头道饭取消了油饼和猪血烩豆腐,以饸饹面、烩牛肉、烙饼为主,搭配的小菜也缩减到了4个;婚礼仪式一切从简,没有请专业的乐队和主持人,只是用手机连接音响播放音乐,主持人也是儿媳妇的弟弟客串的,录像摄影请的是村里的群众,婚车是从村里有车的人家里凑的,宴席的标准保持在每桌不超过400元,用了12元的香烟和70元的白酒,我是能省则省,该减就减,事情办完省了四万多元”,王支书一边算着账一边笑着说。
和家里人商量再三,最大的困难是做通儿子的思想工作,年轻人的想法总有些不成熟。村里的老人、乡村干部围坐在一起你一句、他一言,劝诫孩子们要体谅父母不易,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把勤俭持家和艰苦创业作为人生新阶段的必修课,最后,孩子们也同意简办婚礼,用健康文明的新方式替代旧习俗。
参加完这场婚礼,村上的群众感叹道:“以前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过事所借的外债好多年才能还完,现在好了,倡导移风易俗,支书都带头简办事情,咱们还怕人笑话嘛,以后也要这样办,把钱省下来好好过日子。”参加婚礼的另一位村支书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自己孩子办婚礼也要简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治理方式,落实政策举措,发挥榜样作用,在全乡范围内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带头人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