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赤子情怀映初心——记环县木钵镇高寨村农村党员李占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精心设计的台词,有的只是泥土般质朴的行动。在环县木钵镇高寨村,提起李占国的名字,乡亲们总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无论是修路架桥还是调解纠纷,无论是捐资助学还是创业带富,只要遇到难题,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占国来”。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党员,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在群众心里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党员旗帜。

眼里“有活”的担当——无令而动的背影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高寨村水坝滩的路由于雨水冲刷变得泥泞不堪,来往经过的车都会屡屡陷进泥坑。

“光这样不行,得赶紧把路修通!” 他二话不说,当即调来自家的装载机和压路机,又拉来5多车砂石料,带着三个工人连续干了两天。机器轰鸣声中,坑洼的土路一寸寸变得坚实平整。村民何俊靓想凑钱感谢,他却摆摆手:“路修好了,大家伙儿都方便!”

同样,在木钵初级中学的孩子们或许不知道,教室里的新投影仪、操场边的篮球架,凝聚着一位“陌生叔叔”的心意。去年教师节,李占国悄悄来到学校,将2万元交到刘逵生校长手中:“娃娃们读书是大事。”

七十年代出生的李占国,那时候家里紧张,没有好好上过几天学,这成了他长久的心结。在他心中,教育是头等大事,只要力所能及,他必定倾力支持。多年来,他坚持捐助学校,常常默默站在教室窗外,远远望着孩子们读书的身影,眼中满是欣慰与期盼。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次次无令而动的背影,诠释着新时代党员最朴实的担当。多年来,李占国先后捐款5万元用于高寨村村部建设,每逢旱涝灾害,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或捐钱捐物,或组织村民自救。每当有人不解地问起,甚至家人埋怨他太过操劳时,他总是憨厚一笑,坚定地说:“我是党员,乡亲们有困难,我不上谁上?”

羊粪变“黄金”:创业富民路上的探索者 

2017年,在兰州、陕西创业多年的李占国回到家乡,发现村里的养羊产业虽然红火,但羊粪堆积如山,不仅污染环境,还成了村民的“心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闪现:能不能把这些羊粪变成有机肥,既解决污染问题,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初创者的行囊里,装满了“不可能”,而脚步却写着“再试一次”。作为一名党员,在李占国的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说干就干,他自筹资金,成立了甘肃正禾生物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

“发酵技术不成熟,第一批有机肥质量不达标;市场推广遇阻,许多农户对新产品持怀疑态度……”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但李占国没有放弃,反而如同“疾风劲草”般“成长”起来——他白天跑市场,晚上研究技术,甚至亲自钻进发酵车间调试设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占国努力下,有机肥终于打开了销路。更让人敬佩的是,李占国没有忘记乡亲们。每逢“七一”前,他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主动向村里的合作社免费提供有机肥,就在今年6月底,他为南湫乡的种植合作社捐赠50吨有机肥,为木钵镇罗家沟村、邓寨子村、关营村各捐赠有机肥30吨,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羊粪。

如今,他的公司年处理羊粪3万吨,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增收。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他每天都奔跑在二期扩建项目施工现场,二期工程建成后,公司年处理羊粪能力将跃升至10万吨,成为区域最大的有机肥生产基地。就业岗位、用工人次也再不断增加,不少村民调侃道:“以前嫌羊粪臭,现在可真是‘臭’出了钱!”   

“有事找占国”——乡亲们信赖的贴心人

在农村,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在所难免。而有着18年党龄的李占国,就是乡亲们最信任的“和事佬”,最能解决事的“乡贤能人”。

“你听这噪音,吵得我们怎么休息?”“我们工厂属于正常生产,你看环保检测报告,我们的噪音未超标!”

在瑞利塑业厂房,高寨村村民何兴龙又一次堵到厂房门口,忍无可忍动手要关停生产线设备,一场冲突眼看就要爆发。

“有事好商量嘛,咋都动起手了。”闻讯赶来的李占国一路小跑。一边是群众反映噪音污染,影响正常生活;另一边工厂生产合法合规,该如何决策才能既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又能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呢?

只见李占国快步走进厂房,细致查看了设备的位置,又挪步移出,“厂子要效益,乡亲要睡觉,不如折中——把靠近村民方向的生产线调个方向?我丈量过了,另一个厂房刚好适合,离住户远。”在李占国的软磨硬磨下,工厂负责人也终于点头同意。

高寨村村民李清贤因两高遗留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心里憋着一股气都不愿意退让。李占国得知后,立刻赶到现场,他没有急着评判对错,而是把李清贤拉到树荫下,递上烟,唠起了家常。从当年的生产队说到现在的惠农政策,从以前的泥土路说到现在的高速高铁。渐渐地,李清贤的情绪平复下来,“占国兄弟,我听你的,就按照你说的来办!”

这样的故事在李占国身上数不胜数。谁家婆媳闹矛盾了,他上门劝和;哪户人家遇到难事了,他主动帮忙。他说:“党员不光要带头致富,更要让乡亲们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从解决“羊粪围村”的环保难题到带领乡亲们把“臭粪蛋”变成“金疙瘩”,从自掏腰包修路助学到调解百家千户的矛盾纠纷,这位朴实的农村党员用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初心,就写在为群众办的每一件实事里。就像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这声带着方言味的朴实告白,正是新时代基层党员最动人的初心注脚。

记者:史珊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