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五千年中轴线上的文明密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闫慧 薜亮 石强)黄土高原的雨季变幻莫测,时而是狂风骤雨,时而又细雨如丝,时而则氤氲如幕。

庆阳,这座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就这样在雨水的冲刷之中,被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记忆,揭开了五千年中轴线上那神秘而深邃的文明密码。

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择中而立的殿堂、对称严整的中轴线布局,是中华文明最早的都城规划雏形,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业内人士认为,从南佐遗址中轴线布局折射出来的建中立极、中正和合、以中为尊的思想观念,不仅具有典型的中华文明标识意义,更揭示了黄土高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就要走进它的博物馆。在庆阳市博物馆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那些精美的陶器、玉器,每一处纹路、每一种造型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

庆阳市博物馆讲解员赵倩正带着一群参观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南佐遗址也出土了非常高等级的石器,陶器和碳化谷物的标本,各位可以看到上面这排透明瓶装黑色的,就是碳化水稻和碳化谷物,从这些谷物的出土就证明了,早在5000多年前,庆阳大地上就已经开始种植谷物了,那么再次说明庆阳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她的声音轻柔却有力,仿佛能将人们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朱江鸿带着学子们暑期实践的第一站,就是走进庆阳市博物馆,真切地感受庆阳文明的魅力与传承。

“庆阳的历史非常悠久,没想到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陶器,也没有想到这里还能种植水稻,这对我们今后几天的实践作业有很大启发和参考价值。”看着馆内的文物,朱江鸿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以“城市脊梁”见未来

中轴线所蕴含的文明密码,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远古与现代紧密相连。

5000年后,我们依然能从这条中轴线上,找到文明传承的清晰脉络。如今,它化作这座城市的“脊梁”,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

2009年,庆阳市新版城市规划提出“两轴、两心、五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八纵十三横”的路网。西峰区岐黄大道至南北大街这条城市中轴线,不仅串联起城市的各个功能区,更将古老的文明基因注入到了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之中。

中轴线东侧,数创产业园闪耀着科技之光;西侧以海绵绿地为中心的生态廊道蜿蜒如绿脉;中央和谐广场上的青铜纹饰与周围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城市建筑群落沿着中轴线有序排列,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围绕城市发展主轴线,老城区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新城区搭建城市路网骨架。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形成南部石化工业园区、北部清洁能源工业园区和‘东数西算’数字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西峰区住建局副局长雷小康说,到2035年,西峰区将形成“一主两副、双轴三区、一环多廊”城市发展格局。

如今,依托这条中轴线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庆阳市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步伐。在科技与创新的驱动下,中轴线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实现交通智能化、能源绿色化、管理数字化。同时,以中轴线为纽带,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打造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让庆阳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