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新担当 新作为 政协委员在行动】心系百姓生活 温暖一城烟火——庆阳市政协委员王生强履职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陈思 李登龙)“一座城不能只有建筑物的棱角,还应有属于当地居民的烟火气息。”7月的烈日下,市政协委员王生强作为工程设计行业的专家,正在西峰城区一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现场指导施工。手中图纸上,一道斜街与老城区的老民居相映成景。在老城区改造项目中,王生强以独特的“城市更新”理念和专业能力推动行业发展,为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贡献力量。

王生强是甘肃信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甘肃恒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的当家人。他的公司里,近百名员工都是庆阳人,做本土企业,培养本土人才理念,始终贯穿企业发展。在担任市政协委员的几年里,他心系城市建设,关注百姓生活,无数次踏勘街区巷道,从“城市微改造”角度,提出“重塑西峰魅力”构想,呼吁让新老城区从相融相生升级为有文化遗存,有生活气息,有现代理念的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城”。

一页页图纸,一步步走访,无不记录着这位政协委员的民心民情与行业构想。

创建15年来,王生强执掌的甘肃信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涉工程咨询、工程测绘、岩土工程、工程设计、工程招标代理、消防工程检测、文保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在集合甘肃恒达、融入甘建投第七集团等多方力量后,先后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勘勘测有限公司、陇东学院等签署战略及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启着唱好“多城建设记”、共创“区域精品范”的拼搏创造、挑战创新之路。

“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庆阳本土企业崛起、发展,用实力赢得业界尊重,逐渐成长为行业标杆。”王生强说,甘肃信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一直坚持打造精品建筑,融入城市风景,做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工程。多年来,该公司屡获殊荣,《抗疏力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庆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陇东深厚黄土地基桩基础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成果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相继取得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辅助软件V1.0》《建筑工程效果图设计软件V1.0》《工程勘察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V1.0》《工程勘察数据精准采集统计V1.0》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一种便于砍砖的多孔砖》《地基承载力检测车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2016年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陇原农房特色风格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中我公司设计的方案被评为省级三等奖,2022年荣获庆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优秀会员单位,2023年6月20日,获得“2023年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土工试验员”省级二类决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被评为甘肃省AAA级信誉单位、甘肃省行业优秀企业、甘肃省诚信经营重点推荐企业……

专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王生强不单单注重企业盈利,更注重社会公益,积极承担庆阳本土企业社会责任。2019年向环县芦家湾学区贫困学校捐赠电脑17台套,2021年向镇原县武沟乡武沟村贫困学生捐赠书包、衣服、学习用品各50套,2021年通过环县人民政府为环县捐赠了抗旱资金,2022年11月通过庆阳市工商业联合会为宁县捐赠了抗疫资金。

身为政协委员,在他历年提交的提案里,日常履职走访中,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他多次提出,要解决西峰城区空间失序,历史风貌模糊的问题。破解老城区存在的“高楼围合、烟火气散、文化断层”等问题,呼吁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留形、留魂、留人”的有机更新。多次指导住建、市政施工单位对老城区落后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现在西峰城区建设、改造、规划应着重构建‘双核驱动’空间格局,划定‘历史风貌保护区’将小十字、大十字及秦霸岭周边划定为‘原真性保护核心区’,严格限制新建高层建筑,通过容积率转移、风貌管控等政策,推动历史建筑修缮与功能活化。还应致力打造‘烟火生活体验带’在巷道内恢复传统市集功能,设置‘潮汐摊位’,引入非遗手作、地方小吃、老字号商铺,重现‘晨钟暮鼓、叫卖穿巷’的生活场景。”

王生强表示,除了生活烟火,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应被保护传承,他曾在一份重点提案中提出,西峰城区建设应注重文化赋能,挖掘“西峰记忆”IP价值,着手建立“城市记忆档案库”。他积极联合文保部门对老城区历史遗存进行系统普查,整理口述史、老照片、传统技艺等资料,建立数字化档案。在改造中嵌入二维码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了解建筑历史、民俗故事。主导开发“沉浸式文旅产品”。策划“西峰十二时辰”实景体验项目,复原传统婚嫁、节庆仪式。利用闲置院落打造“红色记忆馆”“农耕文化馆”,通过AR技术还原20世纪西峰生活场景,增强游客互动性与传播性。

“城市生活始终要紧扣民生,人能安居,城市才有未来。”这是王生强多年不变的坚持。对于破解“老城宜居”系列难题,他提出了优先改造地下管网、消防设施、无障碍通道,推广“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模式;建议创新“共建共治”机制。探索“居民议事会+设计师”协同模式,鼓励居民参与改造方案设计。对自愿腾退的居民提供置换补偿或共有产权房,引导人口向新区有序疏解。

在城市未来规划中,王生强认为,应注重新区建设,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强化“产城人”融合。在新区规划中预留科创走廊、人才公寓等空间,引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业态,配套智慧交通、屋顶光伏等绿色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工作圈”。塑造“现代城市地标”。以庆阳湖为核心打造滨水商务区,建设融合陇东民居风格与现代极简美学的文化综合体,通过灯光秀、水幕电影等展现西峰“红色圣地、岐黄故里”文化底蕴。“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对历史文脉的守护、对人民生活的关怀。”王生强还在继续以精细工作、为民情怀,关注着西峰城区城市更新,不断为庆阳市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政协委员的力量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