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张凡)今年以来,镇原县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目标,打出产业提质、就业帮扶、联农带农“组合拳”,一幅产业兴、就业稳、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新集镇新庄村高标准日光温室里,新一茬甜瓜圆润饱满、香气四溢。种植大户姚正卓忙着打理瓜蔓。“改造后的温室就是好,保湿效果上去了,蔬菜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一棚可收入8000多元。”姚正卓说。
新庄村光照充足,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瓜果种植。近年来,村上以产业富民为引领,依托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各类优质蔬菜和水果,推动农业产业向精品化发展。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订单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镇原县临泾镇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工人将一筐筐烘干的羊肚菌装入礼盒,冷藏车在门外排队待发。“羊肚菌烘干后每斤可以卖到300多元,一季纯利超200万元。”该基地负责人范家福说。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采用“党建引领+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依托“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物资保障等支持,农户参与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镇原县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让资源在“种植-养殖-食用菌”之间高效循环利用。肉鸡、草畜、瓜菜、苹果、药材五大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瓜菜面积达17.07万亩,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循环农业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为了让农户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镇原县在联农带农机制上下硬功夫。“我们严格落实‘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要求,就是要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真正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镇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宝龙说。在政策引导下,全县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围绕“种养收贮加销”全链条,为5.62万户农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专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面对大市场的难题,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镇原县人力资源市场大厅,来自孟坝镇的何大姐正在办理外出务工手续。“政府帮我联系好了南方的厂子,工资待遇不错,还包路费,出去干1年,挣点钱补贴家用。”张大姐说。截至6月底,镇原县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3781万人,创劳务收入20.48亿元。
对于需要照顾家庭或就业困难人员,镇原县还提供了“家门口”的岗位。目前,镇原县14家乡村就业工厂(车间)为2225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镇原县通过持续深化农业产业、就业机制,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夯实了乡村振兴根基,广大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