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张丽娜)“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累计接收转办企业诉求106件、办结率100%;183项低频事项全程网办、160项高频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一项项亮眼的数据描绘出一条条发展曲线,见证了正宁县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成效。
县域要发展,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软实力。近年来,正宁县不断优化机制聚合力、优化服务提质效、优化全域拓路径,着力以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筑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在2023年、2024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创新机制好政策激发新活力
正宁县紧盯态度、能力和作风三个关键,“一盘棋”统筹、“一张网”协同、“一股劲”抓促,推动政府作为与市场信心同频共振。
对标省、市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细化提出“五方案一清单”,构建起县委主导、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的领导机制和领导带头、干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旬调度、月分析、季小结、年总结”机制,常态化开展“体验式”监督和“我在现场”活动,高频次督促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深入现场、下沉一线,“一对一”“点对点”解决涉企发展难题;建立“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容缺受理”等工作机制,完善“受理、建账、转办、督促、回访、建议”全流程服务体系。
“县上建立了项目投资机会、目标企业、政策支持‘三张清单’,实行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备案、融资、用地、建设等问题12个,做到项目建设全周期保障服务。推行‘一窗办理、资料共享、并联审批、一次办结’机制,企业开办实现2小时办结。”正宁县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我们加油站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只用了6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正宁县提供了全程式、链条式服务,协调办理手续,及时帮助我们解决土地、用水、用电等问题。”永和镇罗沟圈加油站经理梁建军说。
对标一流“软环境”凝聚“硬实力”
正宁县紧盯方便、快捷、高效三个重点,持续深化“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推动政治生态与营商环境同向改善。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县政务服务大厅办件量较少的21个部门窗口整合为7个无差别综合窗口,推动183项低频事项全程网办、16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部门业务“一窗通办”,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5.2天压缩至2.1天,群众满意度99.6%;全面落实“一揽子”惠企政策,持续强化招引企业“落地办”服务机制,部门协同联动帮助企业减税降费5000余万元,协调贷款15.5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482户。
“从项目洽谈、落地、投产到新能源支持,再到拓展市场,正宁县给予了我们全流程、跟进式服务,在这里投资,我们很放心。”中钠储能新能源科技(甘肃)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海斌说,在优良的营商环境下,公司快速启动实施了二期项目。
正宁县旌圆果业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年产百万个果筐生产线,但资金短缺,永和镇帮助协调银行贷款120万元。“这些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公司负责人文永斌说。
建管并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正宁县紧盯公平、诚信、护商三个导向,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和涉企犯罪“清零”行动,打造“果园法庭”“煤电法庭”品牌,设立“法企共建基地”,累计办理柔性执法案件1188件,受理涉企执行案件384件,强化府院联动,通过“资产接收+债务承接+分期偿付”模式,引入实力企业盘活“僵尸企业”3家;深化“诚信正宁”建设,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红黑名单”机制,覆盖合规率100%,成立4个专责组开展市场净化行动,处置投诉办结率100%;创建“小宁帮办”政务服务品牌,“接诉即办”闭环机制、府院联动“盘僵活企”等模式形成“正宁方案”。
通过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正宁县加大全员招商和“走出去”“请进来”力度,2024年共实施25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142.41亿元,到位资金71.89亿元、同比增长133.3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五,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的“强磁场”。
正宁县以“时时放在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真正将正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擦亮、唱响、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