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环县:黄土塬上“忘忧草” 指尖采出“致富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盛夏时节,随着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天际线,环城镇龚淌村的1500亩黄花地渐渐被柔和的月光覆盖。此刻,这片孕育着希望的田野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夜采黄花。凌晨2点30分,万籁俱寂,只有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声,各家地头上开始散落零零星星的灯光,采摘工人们顺着头上电灯射出的光线,轻捏黄花的底部,轻轻一旋,一朵完整的黄花便落入篮中。

绽放是花,含苞是菜。每到黄花菜采摘的季节,龚淌菜农便凌晨两三点下地,追随前后相差仅几个小时的不同黄花的开花期。“因为高品质的黄花是未开放的花蕾,一旦见到阳光,黄花会迅速盛开,其经济价值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要赶在黄花绽放前完成采摘。”龚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正林说。

张守永种植黄花菜快十年了,现有黄花菜30亩。今年他家的黄花菜长势格外喜人,他每天都和工人们早早来到地里采摘。“今年的鲜菜蕾条长、肉头厚、个头大、产量高!关键是甜度高,颜色还鲜亮,品质非常好。每亩地可以摘100多斤鲜菜,与往年相比效益很不错了。”张守永笑着说。

龚淌村是全县种植黄花菜最早、目前留存面积最大的村。“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正是这里的生动写照。目前,全村有黄花种植面积1500多亩,种植农户超百户,年收益超过600万元。“黄花为农户带来产业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一笔可观的劳务收入。每年黄花采摘季,全村务工人数超过200人,40多天采摘期,手快的能挣近5000元,最少的也能挣3000元。”张正林告诉记者。

在甜水镇甜水街村金色的波浪中,记者见到了皮肤晒得黝黑,但满脸绽放笑容的翟玉明,他正和妻子带领采摘团队忙碌地穿梭在地头,用手指轻轻拨开茎秆,麻利地将那些花苞饱满、颜色金黄且未开放的花蕾收入竹筐中。

“这40多天的丰收季,手脚麻利点,两三千块钱稳稳到手,家家户户都靠着这些小黄花把日子过亮堂了!”村民翟彦喜在等待称重时说。据了解,他早已是这片金色花海的“五年熟工”。每年到这个季节,他都来到这里务工,说话间,他指尖翻飞,娴熟地采摘着娇嫩的花蕾,“家里老小都要顾着,出不了远门。在这务工一天200多元,柴米油盐钱不愁了。”

“咱们这按斤计酬,摘一斤鲜菜1.2元钱。手勤快些,一天挣个 200元,不成问题。”翟玉明看着忙碌的景象,向记者介绍,地里的20多位务工者都是本村及邻村乡亲。“黄花采摘要趁日出前,太阳一晒,花开了就失去了价值,所以需要很多人采摘。”据了解,黄花菜采摘用工量大,翟玉明平均每天需雇佣20名左右的工人,持续采摘40多天,仅工钱就得支付四万元左右。小小黄花菜,不仅鲜嫩可食,更在甜水街村的土地上,悄然绽放成朵朵“富民花”。

据了解,截止目前,甜水镇已经种植黄花菜1200多亩,大多集中在甜水街村及周边村。为了进一步保证种植户们的销路,2024年9月,在甜水街村村民高登龙的组织下,甜水街村的27户群众通过入股方式筹集150万元,自发建设环县盛萱达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配备了黄花菜智能制干系统、晾晒场和冷库,今年黄花菜采摘季已经开始运营服务周边群众。“我们对社员采摘的鲜菜进行统一收购,利用制干系统统一进行高温消毒、杀青、晾晒、保存、销售,这样,社员的鲜菜不会因为烘干不及时、销售没市场等原因浪费,还能卖个好价钱,股民还能得到相应比例的收益分红。”高登龙一般忙着收购鲜菜一边告诉记者。

近年来,环县紧扣“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目标,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秉持“高效、优质、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延链补链等举措,激活特色农业发展潜力,黄花菜这类“小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发挥出“大能量”,成为助力群众增收的热门产业。据统计,环县现有黄花菜留存面积2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

夜色渐退,晨曦微露。在菜农和务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篮篮金黄的黄花菜搭乘卡车驶入了渐亮的晨光,奔向收购点。这不仅是一篮篮黄花,更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正如那彻夜不灭、遍布花田与天空的别样“星光”,让“忘忧草”真正绽放为绚丽的“致富花”。

记者:乔洁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