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跨越千里的选择——东西部协作帮扶干部陈斌斌的援环情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甘言甘、在环言环!”

“一次援甘行,一生黄土情!”

当援派任务进入倒计时,天津南开区帮扶干部陈斌斌的眼中满是不舍。他说:“只要环县需要,我必全力以赴,永远做东西部协作路上的‘赶考人’!”  

一诺扎根黄土地:来了便不走

2022年7月,当天津市南开区发出接续选派干部支援结对地区的号召时,区政府办公室陈斌斌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望着家中要步入三年级的孩子、白发渐生的双亲,以及日夜操持家庭的妻子,此时家里正是最需要人的时候,他辗转难眠。

但最终,那份共产党员的使命感战胜了所有犹豫。“我来!”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就这样,他告别海河之滨的家人,跨越1400公里,踏上了陇东黄土高原的援甘之路。

在来环县之前,陈斌斌做足了功课,在网上了解到这里川原广布,群山逶迤,地形复杂,是陇东典型的丘陵沟壑区。他至今还记得,当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蜿蜒前行,窗外是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深沟大壑纵横交错,远处能看到散落的窑洞和低矮的土坯房。

“咱们这儿是山路十八弯,有的乡镇足足108道弯。”当地干部的话很快得到验证。第一次下乡去南湫乡岳后渠村,140多公里的路走了两个半小时,汽车在盘山路上像跳摇摆舞,车轮碾过泥泞土路的咯吱声和车身的剧烈颠簸,陈斌斌紧握车门把手,手心沁出细汗——这里的山路陡峭狭窄,一侧是山壁,另一侧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用脚步丈量沟壑:从“外乡人”到“家里人”

陈斌斌来自东部平原城市,哪里见过这样的地形?但既然来了,就得把工作干好。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每个月都要走一遍乡镇,半年内摸清重点帮扶村的情况。

去年下乡的时候,陈彬彬发现防返贫保险理赔迟迟不能兑付,他翻着理赔文件,眉头越皱越紧,当即与保险公司沟通对接,拉着镇干部、保险员现场复核。妥善化解了结案难、赔付难问题,为“三类户”争取理赔最大化,年度保期内帮助56户因病、因灾群众理赔76万余元。

结对帮扶以来,陈斌斌每季度都要去帮扶户郭丹丹家,每次推开她家的木门时,陈彬彬下意识地弯了弯腰,“来看看你最近咋样。”

记得第一次见面时,这位从天津来的干部还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连方言都听不懂,要靠当地人翻译。现在他却能一眼看出她家的难处,连她随口提过的心愿都记在心上。一旁的当地干部郭建成笑着插话,“陈局长现在可是‘环县通’了,连方言都能听懂哩!”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走遍了环县20个乡镇,最偏远的村子也没落下。起初,他坐车走山路时还会心惊胆战,后来竟也能在颠簸的车厢里安稳地补个觉。

精准滴灌的力量:让协作之花绽放在塬峁之间

“环县这沟沟峁峁里,可藏着不少宝贝。”陈斌斌蹲在田间地头,手里攥着几粒饱满的荞麦,和乡亲们拉家常时眼睛发亮。他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谁家养的湖羊品质好却卖不上价,谁家的杂粮熬粥香却走不出山沟……这些带着泥土味的“情报”,让他心里渐渐有了盘算——得把天津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精准滴灌到环县最需要的地方。

同时,他充分发挥援派干部一手托两家桥梁纽带作用,在环县的沟峁梁塬间,陈斌斌用脚步丈量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102个产业项目、1.569亿元帮扶资金,像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片黄土地上——4000平方米电商基地拔地而起,让山货飞出深沟;3000吨冷库锁住鲜味,羊肉不再因运输而折价;“青砧+瑞雪”科技示范园里,果树与羊群共生共长;预制菜车间飘出阵阵肉香,补齐了产业链最后一块短板……越野车里程表上新增公里数,记录着他为项目落地奔波的日日夜夜。从天津到甘肃,从省市机关到田间地头,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项目齿轮”,在东西部之间架起一座座产业桥梁。

在甘工作三年整,一山一水挂职地、一草一叶总关情。陈斌斌将赤子之心深深扎根在这片红色热土,与老区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在产业振兴、民生改善、人才培育等领域精耕细作。一组组数据见证真情:929万元劳务协作资金点亮6个提升项目,9.29亿元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消费帮扶让4000余户农家绽开笑颜;一项项荣誉彰显担当:2022、2023年度庆阳市东西部协作考核保持第一、第二名好成绩,2024年更以优异表现助力津甘两省市挺进全国靠前位次。这背后,是他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担当,用汗水浇灌出的山海情深。

“当时,来到环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当好东西部协作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不断促成津环两地更多合作意向,为深化津环协作,推动产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于陈斌斌而言,他的初衷极其简单,“其实我们这些天津来的帮扶干部都一样,不过是尽己所能,把该做的事做好……就像种下一棵树,盼着它能为这片土地遮风挡雨。”

山海和鸣,赤子情怀。从初到环县时的“山路惊心”,到如今“乡音入耳”的熟稔;从面对困难时的“迎难而上”,到争取资金、落地项目的“锲而不舍”;陈斌斌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厚重,持续把“山海情”的故事印刻在环县人民心底。三年来,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共赢”——产业兴了,村庄活了,百姓笑了。风雨兼程一千多个日夜,换来的是一生的黄土情深。  

记者:史珊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