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华池
华池:“忧居”变“优居” 托起幸福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间,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华池县以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为抓手,将“忧居”变“优居”,让“险境”成“安居”,书写了一幅“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民生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家庭,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党的好政策如何托起百姓的幸福梦。


走进南梁镇闫洼子生态移民安置点,干净整洁的道路旁排列着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崭新民居,一幅美丽宜人的乡村风景尽现眼前。走进居民陈志祥家里,只见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住房宽敞大气、整洁明亮,陈志祥妻子王新花说:“这里路也平,水也方便,冬天的暖气也非常的好,房子住着也非常的舒心,如果没有事的时候出去到公园去溜达,都非常的舒心,非常的好。”


提起以前的居住条件,陈志祥走了好久的一段山路,来到了他家以前在半山坡的家,旧房子已被封堵,庄院也进行复垦复耕,陈志祥的感慨道出了搬迁群众的心声,陈志祥说:“我住在这里就害怕山滑坡,房子不好,这里的道路也不好,都是土路,天一下雨,路特别的滑,吃水也不方便,到山沟里面去牲口驮,我觉得搬出去才会有希望。”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南梁镇把安置点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镇政府引导和帮助搬迁群众到南梁红色大景区内务工,同时镇上还利用景区观光旅游资开发项目,给群众创造工作岗位,陈志祥自从到安置点后,就一直都在采摘园里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对未来他充满希望。陈志祥说:“‘我在南梁有块田’这里务工一天给180元,在这里干活,我自从搬出来以后,努力的奋斗,希望自己以后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南梁镇副镇长杨有有说:“咱们镇政府一直把安置点群众的就业作为镇上的首要工作,依托咱们周边的的我在南梁有块田农耕体验项目,现在农业观光园,何沟门文旅融合集聚区,以及长征文化公园这些业平台,为咱们安置点的群众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这些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了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在上里塬乡搬迁点,王举平的新家正在装修,140平米的房子配有四个卧室和两个卫生间,站在自家窗明几净的新房里,上里塬乡上里塬村村民王举平说:“再有半个月就装修完了!柏油路通到门口,自来水、污水管网全有,孩子上学、我做生意,再不用看老天爷脸色喽!”


上里塬乡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部分村落长期受滑坡、山洪威胁,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华池县将上里塬乡列为生态地质灾害搬迁重点区域,紧扣“搬出安全”目标,聚焦“应搬早搬、应搬尽搬”,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有序组织实施搬迁工作。上里塬乡上里塬村村民王志博说:“山里住时,为了打工常年在外跑,娃扔给老人心里不是滋味。现在房装好了,就在这儿打零工,乡政府要建小杂粮加工厂,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守着娃上学。”


如今,占地21.9亩的上里塬乡生态地质灾害搬迁拔地而起,30户群众全部搬出,水电路全通,新家距街道仅有一公里,抬脚就能进校园、逛市场,从“偏远难”到“便利暖”,改变的不只是居住环境,更是群众心底的踏实。上里塬乡上里塬社区主任倪文凯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周边打造小杂粮、黄花菜等农产品加工厂,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在住得舒心的同时,更能够富起来,留得住。”


柔远镇张岭子村村民乔万禄一家三口常年在外打工,老家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屋顶漏雨,早已无法居住。2025年初,柔远镇政府在摸排地质灾害隐患点时,发现乔万禄家的住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立即将他纳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名单。按照政策规定,乔万禄的旧宅基地被收回,政府给予10万元建房补助,并提供10万元3年贴息贷款,利用这笔资金,他在县城砖瓦厂家属楼购置了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


柔远镇张岭子村村民乔万禄说:“我以前老土窑洞,天阴下雨就有点担心害怕,现在住到县城了,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楼房,现在安全多了,天阴下雨,再也不害怕了。”搬迁不仅解决了乔万禄一家的住房问题,更让他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乔万禄说:“现在住到县城打工方便多了,一天中午回来都能吃个热乎饭,出门就是公交站,打工特别方便,学生上学也可以坐公交,确实方便多了。”


为确保搬迁群众后续生活稳定,柔远镇还积极对接就业岗位,提供技能培训,并完善安置点周边基础设施,让群众真正实现“安居”更“乐业”,柔远镇副镇长史昀说:“ 2025年,我镇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安置方式,动员61户群众搬迁安置,建成占地20.02亩县城集中安置小区一处,安置住房225套。”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华池县坚持“应搬尽搬、不落一人”的原则,累计搬迁安置1142户3567人。2025年实施搬迁576户1708人,认定率、协议签订率均达到100%,主要采取“分散+集中”两种安置方式进行安置,已搬迁入住562户1672人,入住率97.57%,累计兑付补助资金933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751户7502.89万元,整合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等领域项目资金4110.4万元,拓展就业岗位1132个,带动1670名搬迁群众进基地、进企业、自行创业,保证了每户至少1名适龄劳动力稳定就业。


从“忧居”到“优居”,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不仅让乔万禄这样的群众告别了危房,更让他们迎来了全新的生活,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新居如星火点亮了群众的生活,产业如根系滋养着未来的梦想。政策有温度,民生有底色,搬迁群众的幸福故事仍在续写——正如那黄土塬上冉冉升起的朝阳,温暖而充满力量。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