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夏日骄阳下,环县大地上正奏响新能源建设的奋进乐章。从单一风电场的蹒跚起步,到如今风光储多元协同的千万千瓦级集群崛起,这片土地正以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书写着环县借势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代答卷。
华能庆阳F1项目:冲刺投产的新能源标杆
7月中旬,华能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二批F1项目现场一片火热。吊臂舒展间,最后几台风机叶片与轮毂精准对接;光伏矩阵在阳光下泛着蓝光,电缆敷设工人穿梭其间;储能区内,240套电池舱整齐排列,调试人员正逐舱检测参数……这座横跨环县小南沟乡、虎洞镇、车道镇15个自然村的新能源基地,正全力冲刺7月底的投产目标。
作为当前建设焦点,F1项目规划面积达434平方公里,总容量462.3MW,涵盖372.3MW风电与90MW光伏。67台5.6MW风机如银色巨人矗立,118米的轮毂高度搭配200米叶轮直径,时刻准备捕捉每一缕风能;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与风场错落分布,通过20回35kV集电线路汇入330KV升压站,最终经1回330kV线路接入庆阳北750kV变电站。投产后,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03501万kW·h,足以满足百万户家庭的年度绿色用电需求。
目前,升压站与光伏项目已具备并网条件,风电项目完成全部基础浇筑,37台风机吊装就位,正与送出线路同步推进投产准备。配套的30万千瓦/120万千瓦储能项目更是亮点纷呈——149.1亩的场地内,240套5MWh电池舱、60个变流升压一体舱与4个消防灭火方舱构成储能核心。该项目采用华能清能院自主研发的单级分散式技术,通过“电芯串联成簇、分散独立管理”架构,实现故障排查与设备更换的独立作业,可靠性大幅提升。其120万千瓦时的单次储电量,足以满足24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此刻,储能区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电缆敷设与分系统调试正紧锣密鼓进行,同样瞄准7月底并网节点。
龙源环县项目:稳步推进的陇东单机容量之最
翻过一道山梁,龙源环县3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的工地上同样热潮涌动。升压站一次设备安装、光伏组件铺设、风机基础钢筋绑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勾勒出另一幅忙碌而有序的建设图景。
该项目属甘肃省“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建设指标,坐落于原龙源芦家湾5万千瓦项目区域内,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其中风电20万千瓦、光伏交流侧10万千瓦。值得关注的是,其26台风电机组为陇东区域在建工程中单机容量最大,220米的叶轮直径搭配125米的轮毂高度,尽显高效捕风优势。项目风电部分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9469.1万kWh,年利用小时数约2473h;光伏部分年平均上网电量约17407.1万kWh,直流侧首年利用小时数约1483h。电能通过35kV集电线路汇集至龙源330kV升压站,经主变升压后接入330kV志远变,融入区域电网。
据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甘肃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闫春元介绍,目前330kv升压站土建施工完成98%,一次设备安装完成15%,场内道路施工完成97%;风机桩基浇筑完成20基,基础承台浇筑完成15基;光伏预制桩打桩完成87.01MW,支架安装完成76.56MW,组件安装完成7.89MW,各项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环县新能源:从“绿色引擎”到“能源聚宝盆”
环县的新能源图景早已铺展。从2014年华电南湫2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起步,到2025年华能首批323万千瓦风光项目全面投产,如今已建成7个新能源项目,总容量达440万千瓦。其中,华电110万千瓦项目跨越十年持续扩容,华能首批项目仅用18个月就实现212万千瓦集中并网。2025年1至6月,这些“绿色引擎”已贡献发电量22.98亿度,创造产值6.42亿元,实现增加值3.35亿元,清洁能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持续释放。
当下,环县9个在建项目正以602万千瓦的总容量加速推进。华能二批277万千瓦项目现场,402个风机承台浇筑完成,150台风机吊装就位,16.5万根光伏管桩扎根黄土,330kV汇集线路全线贯通,静待7月底电网送出后合闸并网;龙源芦家湾30万千瓦项目已完成过半工程量,风机承台浇筑、光伏区打桩等进展顺利;中弘100万千瓦、“东数西算”绿电聚合试点等项目的进场道路正延伸向场区深处;耿湾东西风电场、甜水风电等项目在完成核准、环评等手续后,陆续进入开工倒计时。
如今,环县正以新能源基地建设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的绿色转型。随着一个个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这片黄土高原正蜕变为清洁能源的“聚宝盆”,既为千家万户输送着绿色电力,更以持续攀升的装机容量与技术创新,让“风光”无限的绿色未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