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市建强“六大阵地”构建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格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金芳芳)今年以来,庆阳市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利用丰富红色资源,着眼网络教育新形势,精心打造历史文化、网络空间、学校教育、红色基因、民俗文化、社会实践“六大阵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血脉、深入民心、覆盖全域,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凝聚磅礴力量。

用活历史文化阵地,厚植“根脉相连”的认同沃土。挖掘博物馆、历史遗迹中蕴含的早期农耕文明交流互鉴、多民族交往交融印记,进一步规范讲解词,着力培养一支金牌讲解员队伍,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庆阳大地的形成与发展。合水县打造秦直道文化长廊,布设宣传牌80多面,展示了秦直道在共筑“大中国”方面的历史贡献。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以举办《黄帝内经》经典诵读等为载体,展示岐黄中医药文化的恢宏厚重与博大精深。

拓展网络宣传阵地,打造“数字教育”的云端家园。持续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发挥网、端、微、屏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广泛宣传阐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团结知识,及时推送工作动态和成效。建设庆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数字教育馆,开拓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新路径,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数字化、可视化、互动化。在各新媒体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谈”专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屏点亮活动,全市2000余块电子屏同步播放主题海报、标语及宣传片,线上线下互动互联,让宣传教育入眼、入脑、入心。

夯实学校教育阵地,播撒“同心筑梦”的青春种子。持续深化“石榴籽”工程,把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其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思政课为抓手,建立培根铸魂的长效机制,组织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赛课评选活动,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扎根课堂,成为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实施“金种子”培育计划,举办全市“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小学生演讲比赛,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宁县宁江初中、华池县列宁学校和西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铸牢”主题阵地、场馆先后开展“铸牢”研学、“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教育活动20余场(次),1000余人参与。

依托红色文化阵地,淬炼“同心向党”的赤诚信念。作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南梁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充分发挥示范教育作用,深入挖掘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党领导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上半年,全市开展红色文化流动展览、主题社教活动28场(次),持续擦亮庆阳红色文化名片。南梁革命纪念馆创新展陈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红色场馆展陈水平,开放“乐教於兹”红色研学实景VR体验馆,推出《永远不会忘记》线上直播公开课,让革命历史“活”起来。整合优化市内红色资源,打造正宁五顷塬、镇原三岔2条“红色文化+民族团结”主题游线路,开展“跟着奥运冠军游南梁”“红色历史与农耕文化研学之旅”等活动42场(次),各纪念馆先后为1.25万人次提供了研学实践服务,引导广大青少年和各族群众在追寻红色印记中重温革命历史,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搭建民俗文化阵地,架设“美美与共”的交融桥梁。积极挖掘和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引导各族妇女把美好生活绣进香包、刺绣作品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融入各类节会和民俗展演活动。建设群英香包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基地,结合市场需求,推出一批体现“融”导向的香包、刺绣作品,带动950余名从业人员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其中,50名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居家稳定增收。

用好社会实践阵地,织密“实践互嵌”的联动纽带。以市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4个主题公园为主要领地,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更加广泛融入广场、公园、街巷等城市公共空间。将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纪念日的集中宣传、文化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与“铸牢”阵地互嵌共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注入动力。依托庆阳市“陇原红石榴”青少年驿站、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展馆等阵地,大力开展“红石榴”各族青少年经典诵读、“小手拉大手 民族团结在我心”研学等主题实践活动10余场(次)。在西峰区打造6个“三交六共”示范社区,按照“一街道一品牌”互嵌式社区样板,建设“红石榴之家”“同心亭”“红石榴会商厅”等社区实践阵地,通过“我为社区提建议”“点亮微心愿”等活动,不断延伸民族工作触角,促进各族群众生活融合、感情融合、心理融合。

编辑:边凯责任编辑:李博芬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