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高额彩礼,提倡量力而行;鼓励精简宴请,避免大操大办;提倡彩礼金额原则上不高于10万元……
今年以来,环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部署要求,以彩礼“限高”“减负”为突破口,将治理农村高额彩礼、婚俗陋习作为回应民生关切、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引导、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践行,多举措扎实推进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不仅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如今,从“高额彩礼”到“量力而行”,从“攀比操办”到“简约温馨”,一股崇德向善、简约适度的新婚俗之风正在环县乡村悄然形成。
破陈规 制度引领树新风
“婚姻是两个人的幸福约定,不应该被高额彩礼绑架,我们愿意做文明婚俗的践行者,为社会风气的转变贡献力量。”近日,在环县抵制高额彩礼承诺活动现场,新婚夫妇樊灏湘和高娜现场发出倡议。
今年以来,环县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自治为基、德治为魂、法治为本,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自治作用,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教育、管理和约束,先后督促指导251个行政村积极修改村规民约,将倡导新婚俗理念纳入其中,明确红白喜事简办标准,建立红白事报备、监督、奖惩等流程,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积极吸纳老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等骨干力量,成立抵制高额彩礼志愿劝导队,前往本地适婚青年家中开展宣讲劝导工作,鼓励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环县广泛组织开展“倡导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嫁娶”专题讲座,引导农民群众践行移风易俗,更改陈规陋习。在全县251个行政村,每天播放3遍《抵制高额彩礼 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倡议书音频,覆盖8万余人次,让零彩礼、新风尚成为人们的思想共识。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不良婚俗等内容纳入“爱心超市”的奖励范围,建立“红黑榜”制度,褒扬“零彩礼,低彩礼”和红白事简办家庭,曝光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行为。
立新俗 文明实践润民心
“彩礼降了,人情味浓了!”洪德镇张塬村村支书耿志勇不收彩礼,简办闺女出阁仪式收获邻里赞誉。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环县多层次的宣传引导。今年,环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研究制定《环县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婚嫁流程指导性规范》,婚嫁事宜有标准可依,杜绝铺张浪费、借机敛财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近期,环县自发组织拍摄的移风易俗主题微电影《新风》发布,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该电影以艺术化的叙事与鲜活的实践案例,奏响了培育文明乡风、弘扬时代新风的主旋律。同步组织《相亲》《彩礼风波》等移风易俗舞台剧进行巡演,进一步推动“高额彩礼丢面子”“不要彩礼要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环州故城和地中海夜市人流密集地带,精心打造的“婚俗文化主题街区”格外醒目,20个乡镇的移风易俗文化长廊内容丰富,环县利用各种平台、场所宣传移风易俗,发布“抵制高额彩礼 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零彩礼树新风”宣传彩页4万份,开展文明婚俗讲座80场,参与群众达1.5万人次,为50对新人集体颁证。组织志愿者深入适婚家庭1000余户,进行一对一宣传劝导。
树典范 文化引领促转变
7月中旬,洪德镇党政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 “客人”—— 张塬村党支部书记耿志勇。他此行的目的明确,是按照《庆阳市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事宜的规定》,前来办理喜事备案并签订新办简办承诺书,以实际行动为全镇党员干部作了表率。此后,耿志勇以一场简洁、温馨的仪式为女儿操办出阁宴,既没有高额彩礼,又不铺张浪费,一时间在全县传为佳话。“氛围融洽、热闹、温馨,大家吃着农家小吃,美味不浪费,实惠地很呐。”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融入群众生活,环县各乡镇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签订践行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1960份,承诺从自身做起,婚嫁一律从简,全面落实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号召农村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等260余人持续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当好社会新风的排头兵,积极践行婚事新办、余事不办的号召,做时代新风尚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从“高额彩礼”到“幸福减负”,如今在环县,彩礼“降温”了,宴席“瘦身”了,邻里“暖心”了,“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已成为年轻人的新追求。这场由表及里的婚俗变革,不仅减轻了群众负担,更重塑着乡村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成风化俗,需久久为功。只有当每一个农村家庭都自觉摒弃高额彩礼旧俗,每一对新人都以爱情为基石步入婚姻殿堂,乡村才能真正迎来文明和谐新风貌。环县将持续完善长效机制,让简约婚礼成为风尚,让低彩礼婚姻滋润千家万户,真正实现乡村文明从“破旧”到“立新”的跨越。
记者: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