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城乡文明创建】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明新风促振兴 ——华池县柔远镇李庄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南力)近年来,华池县柔远镇李庄村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为抓手,坚持党建领航、文明筑基,锚定“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文旅融合特色村”目标,着力打造集研学体验、农耕文化、生态休闲、电商直播于一体的近郊休闲旅游村,在支部引领、产业培育、人才集聚、治理创新中,绘就了一幅“支部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骨干队伍,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李庄村坚持“能人强村”导向,借村“两委”换届契机,推选威信高、素质优、能力强的带头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实现“一肩挑”,从产业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中择优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建强一线“指挥部”。

聚焦能力提升,推行“五个一”常态化学习制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准培训,每年实现“三个全覆盖”——村“两委”成员轮训全覆盖、全体党员通过“主题党日”“冬训”轮训全覆盖、5个产业合作社负责人整合多方资源轮训全覆盖,持续淬炼队伍履职本领。

强化考评激励,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村干部选拔任用、年终考核、薪酬核定、评先奖优的核心依据,以鲜明导向激发骨干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党建+人才支撑,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李庄村将人才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通过“内育外引”双向发力,让人才活力转化为发展动能。

深耕本土“育能人”,依托天津北辰区与华池县劳务协作平台,组织群众赴东部地区务工创业、学习先进经验;联动开展县级以上种植养殖、驾驶家政等技能培训,提升群众专业素养。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作用,以“结对子、师带徒”模式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羊倌”“牛倌”等农村实用人才54名,让“乡土智慧”扎根田间。

靶向引才“归巢”,建立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激励机制,结合李庄村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吸引5名在外创业能人回村投资经营农家乐、特色小吃、民宿等项目,为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搭台赋能。

广纳社会“智囊”,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邀请华池县音乐协会、乐器协会、书画摄影协会等3个社会团体进村开展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用多元力量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党建+富民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李庄村聚焦产业增收,以多元业态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让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做强特色养殖集群,推行“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农户”联动模式,建成肉羊、肉牛养殖及机械合作社4个,辐射带动8户养牛户存栏111头、43户养羊户存栏2124只,让“牛羊满圈”成为富民底色。

做活农文旅融合文章,培育庭院特色种养户10户,建成电商培训基地、特色农家乐各1处,发展家庭手工作坊3户;打造农场观光体验园,包含5亩采摘园、30亩共享菜园,同步建成沙棘手工炒茶体验馆、品鉴馆及火锅体验店,让田园风光变身“增收资本”。

做优基础保障支撑,以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抓手,完善道路、水利等配套设施:今年已完成庭院经济及种养大户产业硬化路7.2公里,整治柔怀路沿线公共环境,维修排水渠、沿河护坡、路肩及防护设施,新建卫生厕所1座,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党建+乡村治理,绘就乡村振兴“幸福图”

李庄村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径,让幸福底色更鲜明。

坚持自治为本,激活内生动力。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一约五会三榜两站”“1532”自治机制,通过婚丧礼俗整治破除陈规陋习,借助“红黑榜”评选与积分兑换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411”议事法,按“六步走”程序协商解决村级难事要事,让群众成为治理主角。

坚持法治为要,筑牢平安根基。建设法治宣传长廊1处,成立综治中心、调委会并设置专门调解室,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功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坚持德治为标,涵养文明乡风。常态化开展宣传引导、志愿服务和典型示范活动,推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坚持智治赋能,提升服务效能。构建“1+6”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行“一个平台、两级处理、四个覆盖”运行机制,依托柔远镇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结合网格化管理与“办事通”“随手拍”等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精准对接群众诉求,提供精细化服务。

如今的李庄村,党旗高扬指引方向,文明新风浸润乡土。从骨干队伍勇挑重担到人才活水涌流田间,从多元产业蓬勃兴起至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村落正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为契机,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明种子扎根振兴土壤。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