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镇原
镇原县三岔镇:小小黑木耳 变身“致富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盛夏七月,走进镇原县三岔镇地摆黑木耳试验基地石咀村种植片区,连片的菌棒整齐排列在田间,黑褐色的木耳如繁星般点缀其间,村民们穿梭在菌棒间采摘成熟的木耳,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群众在石咀村种植片区采摘成熟木耳。 通讯员 曹云 摄

“我们村流转了30亩土地种植地摆木耳,每年能带动40多户农户务工。这个地摆黑木耳种植片区不仅让土地流转群众获得了稳定收益,更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石咀村党支部书记马永忠说。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与精准施策。三岔镇立足实际,投资190万元,流转土地90亩,建成地摆黑木耳试验基地。目前,基地已形成石咀村和大塬村两大种植片区,完成了32万棒地摆黑木耳的种植。在技术与销售环节,基地构建了完善的保障体系,组织人员赴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学习,随后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种植过程专业化、标准化;销售上采用“企业带动+订单式销售”模式,菌棒由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产品以每公斤60元保底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按市场价格结算,既保障了群众收益,又有效控制了市场风险。

木耳产业的发展在联农带农方面成效尤为显著。通过土地流转,90亩土地每年为群众带来4.5万元的租金收入;基地提供10个固定岗位和150多个采摘岗位,采摘期每人日均收入120元;订单种植模式让群众在企业技术指导下安心种植,收入有了稳定保障。“我在这里摘木耳,一年下来能收入两万元。对我来说,这样的收入很满意。”石咀村村民曹天坤说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三岔镇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依托“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全力打造地摆黑木耳试验基地,让小小的黑木耳成为撬动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花”,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