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辖区双职工以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庭子女假期“看护难”“陪伴少”等问题,西峰区解放路街道积极探索,通过需求链精准定位、资源链多元整合、服务链创新供给模式,打造“花式带娃”服务品牌,为辖区2000余名儿童提供公益或低偿服务,有效破解社区服务难题,促进了儿童全面发展与社区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有温度的社区托育服务新路径。
精准定位需求链,从“单一托管”到“成长赋能”。西峰区突破传统托幼服务边界,以覆盖街道7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家门口的托管营”,方便家长就近接送,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结合新就业群体“早出晚归、周末无休”、双职工家庭工作时间固定等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北大街社区开设全天托管(8:30-17:30),覆盖家长工作时长,解放路社区开设“超值假期班”(9:00-11:00),解决上午看护缺失问题,东湖社区的“睦邻宝贝”公益课堂优先保障留守儿童,针对性增设心理健康课、社会情感课等。创新课程服务内容,如东大街社区创新科普探索与趣味数读课,长庆北路社区开设电影故事会和体育竞赛,康寿路社区开设“心光守护”心理课程和“变废为宝”环保课程,满足分层匹配成长需求。
高效整合资源链,构建“五社联动”共同体。依托“五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核心平台,联动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力量,实现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和可持续化。充分利用社区功能室、广场、城市书吧等,积极拓展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外部场馆,高效盘活空间资源。积极吸纳辖区在职教师、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引入剪纸、编织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家风家训讲解员等专业力量深度参与,开设川剧变脸、皮影戏特色文化传承课程,丰富服务内涵。广泛招募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发挥其专业背景多元、思维活跃、富有热情的优势,在兴趣引导、创意课程等方面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优势,负责场地管理、安全保障、家长沟通等日常运行保障,确保服务顺畅、安全、有序,实现各方力量精准调配、深度融合。
创新打造服务链,“托管教”三位一体升级。超越单一看护功能,将安全托管、规范管理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紧扣“安全看护”基础保障与“素质提升”发展需求,在课程上注重“四维融合”,深度运用“托”为基础、“管”保安全、“教”促发展的模式,在保障儿童安全的前提下,系统提供个性化作业辅导、学习习惯养成等服务。不仅开设乐高、口琴、语言表达、手工制作等多元兴趣课,还同步开展文化传承、非遗剪纸、社会体验等全方位课程,让孩子们在素质提升的过程中深度体验传统技艺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建立常态化动态反馈渠道,根据家长、儿童需求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活动形式,保持品牌活力。假期“花式带娃”志愿服务活动已同步开展5期,成为链接居民、凝聚共识、促进邻里交流、培育志愿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营造了互助友爱的社区氛围,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