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榜样】用爱丈量生命厚度 以孝书写人间温情——记第七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罗红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爱丈量生命厚度 以孝书写人间温情

——记第七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罗红梅

晨雾里,她踩着露水去菜园摘菜;暮色中,她坐在炕头给老人揉腿,她用纤弱的身体扛起生活的千斤重担,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黄土地上写就了一曲孝老爱亲的动人赞歌,她就是第七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罗红梅。

命运多舛,她把苦涩嚼成坚韧的种子

1996年,黄土高原的寒风里,女婴罗红梅被西峰区温泉镇齐楼村的一对老夫妇收养。这个家本就清贫,养父与叔父患有先天智力障碍,更像两块沉石压在屋檐上。是爷爷奶奶佝偻的脊背,为她挡住了生活的粗粝——奶奶带有灶膛温度的手掌抚过发顶,爷爷赶集归来时,总会摸出一颗皱巴巴的糖。“是爷爷奶奶给了我一个家,他们和爸爸、叔叔的爱,给了我温暖和力量。”罗红梅说。

罗红梅和家人的合照

可命运的重击总在猝不及防时落下。15岁那年,罗红梅正坐在教室里描摹未来,噩耗却接踵而至。“奶奶突然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爷爷紧接着突发脑梗,半边身子失去知觉。”一夜之间,家中的4位亲人都成了需要人寸步不离照顾的对象。

值此境遇,罗红梅合上书包,把课本藏进箱底,拿起了锄头与锅铲,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

“白天,我学着爷爷的模样挥镰割麦。晚上,我坐在炕沿给爷爷擦身,给奶奶揉浮肿的腿。”罗红梅说,有时候,她偶尔会想起教室里的阳光,可低头看到亲人安详的睡颜,她又觉得把青春化作照顾家人的日日夜夜,也是一种滚烫人生。

岁月温软,她用陪伴焐热了时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用在罗红梅身上格外真切。十五载春秋,她的日子没有少女的轻盈,满是柴米油盐的琐碎和照料病痛的沉重。

“照顾人哪有不烦的?可他们是亲人啊。”面对乡邻的心疼,她总笑着说。15年来,她把“孝”字拆进日常,从不含糊。奶奶胃寒,小米粥必得熬出金黄米油;叔父嗜辣,热油里撒把辣椒面,呛得人直打喷嚏。粗瓷盆里,碗筷碰撞的脆响,给寂静清晨添了几分生气,她擦着碗沿的水珠,心里还记挂着爷爷的咳嗽轻些了吗?奶奶夜里又疼醒了几次?

罗红梅在照顾奶奶梳洗

照料瘫痪的奶奶是罗红梅每日的“必修课”。“每天我都会用温水擦拭奶奶的脸颊、脖颈。”罗红梅说,奶奶的腿很肿,她就坐在炕边给她揉,直到老人眉头舒展,叹口气说:“红梅手巧,按得舒坦。”为了防止长褥疮,她每隔两小时就给奶奶翻一次身,瘦弱的胳膊要攒足全身的劲,才能搬动老人沉重的身体。

“我总记得小时候下雨,爷爷把我扛在肩头接回家;父亲和叔父剥一大把瓜子仁,舍不得吃全往我手里塞;上初中那会儿,晚自习回家晚,远远就看见村口亮着手电筒的光,是他们站在风里等我。”罗红梅眼里闪着光,“我呀,就是在这些实实在在的爱里长大的孩子。”

有人劝她别太苦,她腼腆一笑,“只要家里人都好好的,就不苦。”日子清贫,家却被她打理得敞亮——土炕平整,桌椅锃亮,柴火都码放整齐。邻居说:“红梅家啥都缺,就是不缺干净和暖和。”

向阳而生,她把日子过成了希望的模样

十五年风雨磨过,旁人眼里的苦,在她心里都成了脚下的石子,踩实了,路反倒稳了。

2014年,村里把她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干部送来米油,帮着修好了漏雨的屋顶,还给4位老人办了低保。有人劝她多提需求,她说:“政府帮得够多了,再要就是贪心。家里人吃饱穿暖,我就啥也不愁。”

到了嫁人的年纪,罗红梅的名声早传出了齐楼村。十里八乡都知道,温泉镇有个姑娘,把瘫痪的奶奶照顾得干干净净,把破碎的家撑得稳稳当当。上门提亲的媒人踏破了门槛,小伙子里有家底殷实的、有能说会道的,她只提出了一个条件:“跟我一起照顾家人。”有人劝她:“这辈子够苦了,咋还自己找罪受?”她认真地说:“他们养我小,我就得养他们老,这是本分。”

罗红梅在菜地里摘菜

这话劝退了不少人,直到宁县的一个小伙子被罗红梅的故事打动,两个善良的年轻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婚后,小伙子没有多少甜言蜜语,却用行动兑现了承诺。他留在了齐楼村,农忙时跟着下地,闲时去附近打零工,挣的钱一分不少交给她。前几年,罗红梅在家养了几十只山羊,每天赶着羊群风吹日晒,看着日渐肥壮的羊儿,坡上的风带着青草气,也带着日子向好的希望。

如今,罗红梅的3个女儿会奶声奶气地喊“太奶奶”“爷爷”,会攥着她的衣角要抱抱。罗红梅干活时,小姑娘就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拿根小棍画圈圈,咿咿呀呀唱着不成调的歌。奶奶精神头好了,罗红梅就会用轮椅推她到院子里晒太阳,听曾孙女唱歌。养父和叔父说不出完整的话,却总爱拉着小孙女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罗红梅孝老爱亲的事迹,像一泓温润的泉,在齐楼村的黄土坡上静静流淌。她那双曾攥紧锄头、揉过面团、为亲人按摩过的手,不仅撑起了一个家的重量,更捧出了世间最质朴的温暖。有人学着她的样子,更耐心地对待家中老人;有人受她的鼓舞,在生活的难题面前多了些咬牙坚持的勇气。这个在平凡日子里默默付出的姑娘,用自己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担当不必惊天动地,能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不退缩、不抱怨,就是最动人的力量。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