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多年来,这座扎根黄土高原的住建“堡垒”,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握“党建引领”的方向盘,深耕“文明创建”的责任田,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实践中步履铿锵。全国住建系统先进单位、“鲁班奖”、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实干担当单位……150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如同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印证着住建人以文明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的精彩答卷。
以“学”为先,提升文明素养
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突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核心要求贯穿文明单位巩固提升全过程,以学促建、以建提质,让文明素养在深学笃行中持续提升。
庆阳市住建局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坚持把党建作为创建工作的“定盘星”,以高标准建成“两家一室”党建阵地,获评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授予的“全市党建阵地示范点”,为文明创建筑牢红色堡垒。始终秉持“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推动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同谋划部署、同推进落实、同检查问效,形成“党建强引领、创建增活力”的良性互动格局,让红色引擎持续为文明建设赋能。
紧扣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目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与务实举措。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暨“建设大讲堂”活动32期,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既深化了理论认知,更提升了文明创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思想之光照亮文明建设之路。
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书香机关”,相继举办市住建系统“书香润住建 丹心颂党恩”诗歌朗诵暨读书分享会、职工趣味运动会、职工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效激发了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其中,精心打造的“职工之家”因浓厚的学习
以“民”为本,厚植文明底色
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将群众期盼放在心头、把社会责任扛在肩头,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社区共建共治等重点工作,以扎实举措持续深化结对帮扶,让民生温度融入发展肌理。
庆阳市住建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深耕“四送”活动暖人心,打造“四项”工程惠民生,累计筹措资金405万元,协调各类帮扶资金达3722.94万元,为结对党组织注入“源头活水”。13万元爱心款化作冬日里的炭火,1500册图书搭建起知识的桥梁,点滴付出如同春雨润物,让共建之花在基层沃土上悄然绽放,结出民心相通的丰硕果实。
刀刃向内推进审批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从43项精简至39项,一般社会投资房建市政项目审批时限从35个工作日压缩至28个工作日以内,以“减法”换服务“加法”。创新建立审批办件“双预警”机制,推行“日通报”“日零报告”制度,落实“一次告知、当场补证、随来随办”服务准则,让“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成为常态,用高效便捷的服务擦亮为民办事的“金字招牌”。
领导干部带头“一把手走流程”,科室骨干下沉“科室长坐窗口”,以亲身体验打通服务堵点。制定《庆阳市住建系统党员干部包抓联企业工作方案》,主动对接118户企业,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破解难题,第一时间推送惠企政策“大礼包”,用精准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让发展活力在贴心帮扶中持续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实”为重,培育文明新风
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立足行业实际,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健全服务规范、细化服务标准,将“文明、优质、高效”的承诺融入每一项具体工作,让新风正气在实践中不断充盈。
庆阳市住建局开展党员党性锤炼活动。
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完善廉洁诚信评价、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以明确标尺规范办事行为、提升服务效能。同步建立企业“红黑榜”制度,对失信者严肃惩戒、让守信者得享便利,在奖惩分明中引导干部职工将“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理念深植于心,让诚信成为行业发展的“通行证”,让规范办事成为人人践行的自觉。
组建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志愿者服务队,以常态化服务为抓手,让志愿精神融入日常。志愿者们走进社区,讲解节水节能的生活窍门;走进学校,普及垃圾分类的环保知识;走进施工现场,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准则……一次次接地气的义务宣传,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市民心间,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大家的文明素养与环保意识,让互助奉献的暖流在城市里悄然涌动。
从机关到工地,从城市到乡村,庆阳住建人以文明为帆、以实干为桨,在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将精神文明创建与行业管理、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用时代新风涤荡不良风气。同时,在建筑围挡上绘制文明施工的图景,在施工现场悬挂安全生产的标语,在公共设施、广场游园、住宅小区等场所展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公益广告——让文明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于无声处引导市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社会主流价值在耳濡目染中传递,让行业文明风尚在点滴培育中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