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不仅让许多家庭因一场红白事陷入经济困境,更在无形中助长了攀比浪费的不良风气,侵蚀着社会文明的根基。华池县深刻洞察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精准施策,以“十项行动”为总抓手,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治理,全力推动文明新风尚在城乡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浸润人心。
谋篇布局定航向,靶向发力绘蓝图。华池县直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给群众带来的民生痛点,组织专人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专题调研,走访群众,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在广泛吸纳民意的基础上,精心擘画“十项行动”治理框架。这一体系涵盖党建领航、自治赋能、文化浸润、婚嫁减负等关键领域,每一项行动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如同为治理工作铺就了一条清晰可循的路径。同时,明确了阶段性目标:2025年底前,全县范围内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彩礼过高、宴席过奢等问题明显改善;到2026年,文明节俭的婚丧习俗成为主流,社会文明风气更加浓厚,确保治理工作有方向、有步骤地推进,稳步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性革新。
文化浸润广传播,精准宣传入人心。“文化浸润”行动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矩阵,县融媒体中心开设“新风尚”专栏,定期推送深度报道和公益广告,内容涵盖文明婚丧案例和政策解读。编发《婚丧事宜指引手册》,用彩色漫画解析流程、顺口溜总结标准,收录节俭办婚丧的故事。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为适婚青年开设“婚恋课堂”线上问答平台,及时解答咨询,线下举办多场讲座;向老年人入户发放手册时,网格员结合家常事讲解,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多场宣讲会;为婚丧从业人员开展多期培训,发放明白卡并签订承诺书。设置“政策宣传岗”,开展“政策赶场”活动,通过有奖问答等形式提升知晓率,确保宣传无死角。
硬核举措求实效,多元联动见真章。“婚嫁减负”结合当地经济水平与群众承受力,明确彩礼最高限额及宴席桌数、菜品标准,从源头减轻负担。民政部门联合相关单位优化婚恋服务,定期组织交友联谊,提供婚恋观引导和流程咨询,帮助适婚青年找到心仪伴侣,切实卸下“甜蜜负担”。“婚丧革新”简化“三请四邀”等繁琐环节,组建专项小组排查整治隐形彩礼,通报超标操办行为,建立从业人员备案制规范服务,推动摒弃传统糟粕。“法治保障”借“法律进乡村”,组织律师讲条文、发手册,司法部门速查借婚丧敛财等行为,处理违规典型案。“惠农增效”将文明践行惠农政策挂钩,“激励暖心” 评选 “文明家庭”“新风标兵” ,有效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载体强根基,人才领航促长效。“载体创新”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移风易俗主题活动,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人才培育”行动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培养由村社干部、志愿者、乡贤等组成的骨干队伍,开展政策宣传、婚丧纠纷调解等工作。“党建领航” 行动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文明婚丧习俗,婚丧事宜严格报备,并严格考核问责。“自治赋能” 行动指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婚丧事宜的具体规范,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机制,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治理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十项行动”的共同作用下,华池县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逐渐成为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