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8月7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通讯员盘小美 耿洋洋)近日,走进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蜿蜒的蒲河穿村而过,两岸青山环抱、绿树成荫,独具特色的农宅错落有致,一幅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凤凰塬舍景区(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毛寺村党总支书记毛颖敏正沿着河岸常态化巡河,并将巡查情况通过手机上传至河湖长制APP。作为村级河长,他每周坚持对负责的8.9公里河段开展巡查。
“最近正值汛期,除查看日常保洁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污水直排口、涉水违规建筑等现象外,还要检查河道是否堵塞、两岸农田是否受雨水损毁等,确保河岸整洁、河道畅通洁净。”毛颖敏说。
蒲河属黄河流域泾河水系一级支流,是流经西峰区较大的河流,西峰段全长43.5公里,流域生态资源丰富,景色宜人。毛寺村位于蒲河下游。近年来,西峰区针对蒲河毛寺段管护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河道“四乱”问题时有发生、水土流失等现象,对蒲河沿线综合治理,实施蒲河西峰区石咀子至毛寺段防洪治理工程,疏通淤泥,修建护岸,大幅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有效减少河道洪灾损失和水土流失,河湖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居民点(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毛颖敏介绍,为破解河道常态化和长效管护难题,毛寺村依托河湖长制,建立“河长+公益性岗位+巡河员”常态化巡查机制,组建了13个人的巡河队,引导巡河员用脚步丈量河湖,用责任守护蒲河,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安澜河流。
毛寺村还将生态修复与绿化美化相结合,采用“乔灌结合、草花搭配”的方式,将植树造林作为水源保护、流域治理的治本之策,栽植香花槐、金叶复叶槭等景观绿化苗木6000余株,河岸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蒲河不仅水更清、岸更绿,也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愈发舒适宜人。
村民杜文珠对此感触颇深:“现在巡河队及时清理垃圾,蒲河两岸还栽种了芦苇、绿化树,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我们生活很舒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毛寺村立足蒲河川区良好的生态禀赋和自然风光为依托,积极推动绿岸景观,打造水旅融合的富民产业。通过招商引资、争取专项资金等措施,先后建成乡愁记忆馆、凤凰塬舍、连心桥、水车园等旅游景点,打造设施瓜菜基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走出一条以“生态+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如今毛寺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上半年全村接待游客5.4万人次。
蒲河宛如玉带般穿过毛寺村(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毛寺村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西峰区落实河长制工作,推进水岸共治的成功实践。自推行河湖长制以来,西峰区围绕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行政执法六项重点任务,聚焦污染源治理,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水质和河岸生态功能。
同时,常态化落实巡河机制,构建了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加大巡河力度。搭建西峰区智慧河流管理平台,在蒲河河道两岸布设18个在线视频监控及水位监测点,实现了对河道水面及岸线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管理,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为生物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
“目前,全区共有河湖长90名,上半年累计开展巡河1553次。蒲河等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西峰区水务综合事务中心主任贺东虎介绍,通过构建“人工巡河+智能监测”管控体系,加强源头截污、水域治理,推动水域生态持续向好,擦亮“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态底色,建设美丽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