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韩龙 肖潇 赵龙)“看!‘菌临天下’队进球了!”近日,镇原县平泉镇“村BA”赛场上,马洼村球队的精彩表现引来阵阵欢呼。这支以村里食用菌产业命名的球队,不仅在球场上展现着团结拼搏的劲头,更让马洼村的“小蘑菇大产业”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菌临天下’这个队名,藏着我们全村人的骄傲。”马洼村党总支书记杨玉璐道出深意,“既展示年产4万多棒菌棒、年收入22万元的食用菌产业活力,也象征球队像菌丝般紧密配合,更寄托着把小蘑菇做成大产业的雄心。”乡亲们为球队的捐款如同“营养基”,让球队带着全村的期盼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而这份拼搏劲儿,正是马洼村发展产业的真实写照。
时间回溯到2015年,村民王宏亮试种两盆平菇,一年收入四五万元,尝到了甜头。如今,由他担任法人的镇原县荣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成长为拥有65亩土地、17座装配式日光温室、1座智能玻璃温室的产业龙头,固定资产达360万元,年销售收入150万元,纯利润超60万元。
“刚开始技术跟不上,全靠政府培训和政策支持。”王宏亮感慨道。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帮扶下,合作社争取到带贫资金64万元,建成标准化菌种车间和年产100万袋菌棒的加工车间,还创新出“冬季平菇、春季甜瓜蔬菜”的轮作模式。用玉米芯、苹果枝等农业下脚料做菌棒,废菌棒还田种果蔬,“三元双向”循环农业让土地“四季不闲”,年产平菇600吨、果蔬80吨,产品远销平凉、西安等地。
产业旺了,村民富了。在合作社务工的王立仁算起了增收账:“春季摘瓜苗,夏季种辣椒,冬季采蘑菇,一年干到头,收入很可观,还学了技术。”像他这样常年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王宏亮还牵头成立党群互助组,带动20多户村民发展瓜菜种植,让“致富菌”惠及更多家庭。
如今,马洼村的“菌临天下”队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村里的食用菌产业也正迈向新赛道。合作社计划建设深加工车间,开发盐水菇等即食产品,打造全产业链。未来两年,将带动20户以上发展食用菌种植,产量达1000吨,吸纳80人季节性务工,让菌香飘得更远,让更多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球场上的呐喊与大棚里的菌香交织,勾勒出马洼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从“小蘑菇”到“大产业”,从赛场拼搏到产业攻坚,马洼人正用勤劳与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致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