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刘志丹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刘志丹等领导人在全面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了既有原则性而又灵活务实的统战策略,探索出一套适合陕甘边区实际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独特而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与刘志丹成功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分不开的。“陕甘边特委和边区政府非常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刘志丹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很精细,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一、刘志丹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历程

  (一)萌芽于“三色”建军思想

892b7ea4214841d3af7c40f0c2abfe4e

榆林中学时期的刘志丹

  1926年秋,刘志丹从黄埔军校毕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经过榆中启蒙,黄埔深造,在斗争中锻炼,他的马列主义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陕甘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楚明确。陕甘边苏区远离陕西、甘肃国民党统治中心西安、兰州,处于割据势力的结合部,各种地方势力情况复杂,呈现出杂牌军队多、民团多、土匪多、江湖帮会多等特点。土生土长的刘志丹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总结渭华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1929年4月,刘志丹在榆林红石峡主持召开了陕北特委扩大会议,会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三色”建军思想,搞革命斗争要采取三种形式:“红色”、“白色”、“灰色”。“红色”,即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白色”,即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灰色”,即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储备武装力量。“三色”斗争方式具有鲜明的统一战线性质,实质就是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陕甘红军正是在这样的统战思想指导下得到发展壮大的。“三色”建军思想是他统一战线工作的萌芽。

b79586441fb840a8c80287c35e49241a 

红石峡会议旧址

  (二)实践于借水养鱼的兵运工作

  刘志丹的统一战线工作,最重要最突出的实践在其兵运工作。

  1930年初,刘志丹赴南梁一带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了解哥老会和民间武装的情况,永宁山大爷马锡五在刘志丹的说服下,联络200名哥老会成员参加革命。不久刘志丹打人宁夏苏雨生部,利用公开身份在苏雨生部安插了一大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编成学兵队加强军事训练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夏季,在甘肃庆阳谭世麟民团争得一个团的编制,刘志丹任第六营营长,活动于庆阳县北的三道川一带。10月,刘志丹成功的在太白消灭陇东民团军第二十四营,夺取武器,组建起一支100余人的游击队。1931年4月,刘志丹带领部分人马将游击队编为苏雨生旅的“补充团”,以使队伍得到休整和补充。7月,刘志丹到平凉陈硅璋部从事兵运工作,收编李培霄的饥民武装。

  经过三道川建军、太白收枪、收编李培霄饥民武装、建立南梁游击队等,刘志丹借水养鱼,初步建立起了革命武装力量,这是他的统一战线思想在兵运工作方面的成功实践。

46eb21029fcfe1fd24a60e062ee29ca6

哥老会

  (三)成熟于南梁苏维埃政府的“十大政策”

  进入创建陕甘边红军和根据地阶段,刘志丹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利用各种关系保护革命武装、扩大革命力量方面。他说:“革命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们增加一分力量,敌人就减少一分力量”。依照这样的方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坚决反对和自觉克服“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主张,在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士中注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对敌人不搞一刀切,区别不同对象,坚持分化利用和争取改造相结合,对能为我所用的积极予以争取,对极端反动的坚决予以消灭。采取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措施,提出并实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即土地政策、财经粮食政策、军事政策、对民团政策、对土匪政策、各种社会政策、肃反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对白军俘虏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发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使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呈现出兴旺繁荣的景象。“十大政策”无一不体现着刘志丹的统一战线的思想,刘志丹的统一战线工作走向成熟。

  

  二、刘志丹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

  刘志丹的统一战线工作虽然带有很大的尝试性、探索性,但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一)刘志丹等人领导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再创建发展中。始终坚持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和发动根据地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以分配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斗争。

  通过开展土地革命,陕甘边根据地解决了农民对土地最迫切的要求,充分调动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可靠的群众基础。刘志丹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坚持一村一村作调查研究,每到一村,见了老人就问候,坐到一堆,从种地说到生活,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就像一家人。正因为如此,他对陕甘边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大家都说他是“活地图”。刘志丹爱护战士干部是有名的,他平等待人,虽然担任着师长、军长等重要职务,但群众战士见了他就像见了亲人一样,习仲勋回忆第一次见到刘志丹时,同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刘”。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曾在一次大会上这样说道,“真正的群众领袖,到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会觉得死了也好,可以省下小米。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正因为刘志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760772141592bb1a1fd84ef7b29ebe2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二)在统一战线工作策略上,区类对待。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受斯大林“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观点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表现在统一战线上,在实践中犯了关门主义错误,把应当争取和可能争取的广大中间阶级和阶层推到敌人一边。而在陕甘边根据地,刘志丹等领导人,自觉遵循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结合陕甘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组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参加革命武装过程和建立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同时,对民团武装、土匪武装、哥老会武装等各种社会力量,根据其对革命的态度,采取不同策略。对待民团组织:团结自发组织的民团,争取保持中立的民团,消灭极端反动的民团;对待土匪组织:收编向我靠拢的土匪武装,改造投奔革命的土匪武装,彻底消灭政治土匪和惯匪;对待哥老会:同情哥老会的处境和遭遇,照顾和保护哥老会成员的利益,争取哥老会首领的支持,孤立哥老会中的反动分子;对待少数民族:开展民族工作,组建回民游击队;对待知识分子:相信政治上清楚的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军队中的知识分子积极策反和宣传;对待战俘亦采取教育、争取、改造使用政策,不随便杀掉。成功地统一战线政策,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敌人,壮大了革命阵营。

  (三)在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斗争求团结

  刘志丹常说:“革命是从没有人到有人,再发展成千千万万大军。这都是靠做人的工作。你的主张好,还要会团结人。这首先要对人谦虚诚恳,推心置腹,不怕人家批评,以至挨骂。更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始终如一,以信取人。我们多团结一个人,敌人就少一个人,这须胸怀广大,不对人家挑三拣四,这不放心那不放心。要能容忍人家,这样就能四海一家,大团结。有了大团结,就能取得大胜利。”在统战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对于一贯与革命为敌的民团匪军,游击队予以重点歼灭。

  选自:《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共甘肃省委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戴引兄,女,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主任科员)

编辑:张述锋责任编辑:张述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