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南梁苏区的土地改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33年11月,刘志丹率领红军到南梁,消灭了荔原堡梁邦栋部以后,随即开始了地方工作。刘志丹、王世泰、杨森等作军队工作,习仲勋、张策等作地方工作。红军初来,白天深入群众中开会,晚上就离开了。第二年,边区政府成立后,这里的工作就大大开展了起来。当时红军四十二师(师长先为刘志丹,5月杨森接任)已有4个团,红一团团长陈国栋,红二团团长刘景范,红三团团长王世泰,骑兵团团长杨森,后赵国卿接任。政府住址南梁寨子湾。

  政府一成立,即建立了土地委员会,组织贫农团,开始了土地分配。土地委员会设委员长一人,委员数人(区4至5人)。当时没有农会,就由贫农团负责领导土地改革。这里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庆阳“恒义成”、“裕茂隆”商号所有,再加上当地的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荔园堡地主张清玉是个破产地主,也有川地20多亩,山地2000多亩,粮食几十石。在土地改革中,首先由土地委员会调查掌握和没收地主的全部财产,然后划定成份,进行分配。在分配时,首先照顾雇农和佃农,给他们重分的是好地,然后再按成份给其他缺地或少地的农户分配。这里的土地广,每人可分川地10亩。我家5口人,共分川地50亩,山地约有100多亩。对山地是采取拨块块的分配方法,谁要多少就给他分配多少。对其它财产的分配,也是先照顾雇农、佃农,给地主什么也没有分,组织他们进行“大生产”。给红军战士和家属同样分给一份土地,给在白军中当兵的暂时不给分地,但留有公地,待他们回来后再分。1935年春,由于这里农户增多,又采取了抽多补少的办法进行2次分地。这时,给当地地主张清玉才分了一些坏地和烂窑。

  

02098adf11b64da2613e6ce503192aeb

大生产运动

  土地改革后,政府领导群众主要抓粮食生产和牲畜饲养。原来这里牲畜很少,土匪常来抢掠牛羊,有钱的人都将牛羊赶走了。所以,因缺乏牲畜而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土改后,分到了牛羊,土匪消灭了,以后羊群发展了,慢慢就置了牛马。原来荔园堡没有羊,只有几头牛,土改时,分到了几只羊,两头牛,以后每村都有了马,有了羊群。种的地也逐渐多起来了。当时每头牛可种川山地100亩左右,可生产粮食二三十石。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南梁一带的农户也多起来了。原来这一带人家少,地多种不过来,以后横山、靖边一带的农民相继迁来的很多。如荔园堡原来有5户人家,以后就逐渐增加到20余户,大都是根据地建立以后迁来的。

  

17c764f2f43190aa09158267ade57160

土地改革

  随着土改的进行,为了便利群众集市交易,改善群众生活,政府在荔园堡设立了集市,并发行了“油布币”,面额有壹角(红)、贰角(蓝色)、伍角3种。禁止国民党货币在苏区流通。苏币由于币值稳定、很值钱(每元相当大洋1元),携带又方便,很受群众欢迎。当时,对从合水、西华池一带来苏区做买卖的商人,采取欢迎态度。在他们拿了布币之后,及时由政府供给处给他们兑换成白洋。集市刚成立时,每月3集(逢一为集,即初一、十一、廿一)。逢集之日,白区商人运来蓝、白布匹、粉连纸、绿红纸、油墨、盐等物品,走时,他们贩牲口、烟土和大洋。根据地人民主要是卖熟米、细粮、马料,并卖用蓝布作的鞋,每双可卖1块大洋。 当时还在荔园堡成立了红军军政干部学校,主要训练军队中连、排长以上的干部,吴岱峰任副校长,蔡子伟等任教员,学员人数约200余人。

  在转嘴子成立了列宁小学,学生将近60人,男教员郝建德,女教员张放心。在群众中还进行了反对吸大烟,禁止赌博,提倡放足的宣传。

  

312a2d674ca6b9cef7cfb059d7a5f680

列宁小学

  当时参加赤卫队和红军游击队的人很多,每区每村所有强壮男子,甚至老人都参加了赤卫军。各区赤卫军统一由政府赤卫军总指挥部领导(指挥米子清,副指挥郑德明)。参加红军的人,主要是受了红军良好的军纪影响,主动要求参加红军的。少年儿童都按照自然村编为小队。荔园堡有3个少先队员,我任少先队主席。少先队受赤卫队领导,其任务主要是站岗和传送信件。赤卫队在当时活动很积极、对保卫根据地起了很大作用。例如,赤卫队曾配合游击队打旦八寨子,将地主的羊赶了一群。赤卫队还配合红军守卫老爷岭一线。我们这个队共有100多人,9支枪,每隔3夜就骚扰敌人1次,使他们不能安宁。(选自:《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编辑:张述锋责任编辑:张述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