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外放族”扰民,你怎么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郑朝静)你在公共场所遇到过“外放族”吗?所谓“外放族”,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大开电子设备,将声音外放,不顾及旁人的感受,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的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的提速和流量不限量套餐的推出,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抱着手机刷视频的人。尤其是在人群集中的场合,比如拥挤的公交上、门庭若市的餐厅里、长假期间的候车室和火车上,都不难看到这样的景象,在此起彼伏的手机外放声音中,有人手指来回滑动,津津有味地看着小视频;有人在追电视剧,连看十几集都不会厌烦。但留心观察会发现,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戴耳机,并且将音量放很大,尽管遭受旁人白眼,也丝毫不影响视频带来的快乐。

    对于“外放族”扰民的行为,市民们是如何看待的?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市民刘亚娜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西峰城区时有发生。9月的一天,刘亚娜下午下班乘坐公交车回家,车上本来就很拥挤,人声嘈杂,突然她旁边的一位男士开始在手机上刷小视频,音乐声特别大,边看还边跟着乐。“公交车是个公共场所,太吵闹的声音会影响到其他乘客。我看到周围的人一直在看他,他丝毫没有察觉,依旧沉浸在视频里。我就好心提醒他,让他把声音调小一点,结果他却很凶地说了句‘跟你有什么关系’,虽然生气,但更多的是无奈。”刘亚娜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市民,他们均表示自己在公共场所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对此表示反感,并认为这是一种没有素质、没有公德心的表现。

    “我自己没下载那些短视频软件,但里面很多的神曲都在我平常坐车逛街中学会了。”说起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外放音乐,在小什字附近工作的王女士一脸无奈,并表示很难制止,因为实在没法具体说明这种行为哪里妨碍到了自己。

    “80后”刘先生表示,身边经常出现手机声音外放的情况。如果说在餐厅为了哄小朋友吃饭的话看会儿视频还可以理解,但是成年人如果明明知道这样会影响别人还是只顾自己的话,就有点不能忍受了,特别是图书馆、电影院等场合。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就遇到了“外放族”。“电影院这么安静的地方,竟然有人刷短视频,而且还外放了声音。可能是电影对那个人来说没有意思,在电影放映途中,我后排有个人用手机看起了视频,手机声音严重影响了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后来那个人被周围的人说了几句,才关掉了手机。”

    记者采访了西峰城区一名公交车司机,他告诉记者,在公交车上喧哗吵闹、用手机外放看视频的人每天有很多,如果吵闹得过于严重,公交车司机会适时制止,但是有没有效果就另当别论了。

    公交车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在公交车上禁止乱扔垃圾、禁止大声喧哗等是有明确规定的,但目前没有制度是和手机声音大小有关的。“很多人觉得玩手机是自己的私事,但要是影响了其他乘客,那就不只是自己的事了。”

    记者了解到,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并未对“外放族”做明确的规定,包括庆阳市在内。

    据了解,北京市交通委日前发布《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细则》,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不文明乘车行为包括五类,包括逃票、占座、进食、推销和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等。

    市民苏军认为,文明出行,多一些自觉自律,少一些打扰他人,这点共识应该还是有的。在公共场合上使用外放电子设备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吃气味很重的东西,都会令人很反感,不同乘客间不同需求的满足不能互为干扰,这本是基本共识。调大音量看视频、放音乐,嗨了自己,却害了别人,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行为着实令人生厌。

    他建议,可以在公交车、电影院、图书馆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专人提醒市民,呼吁大家认识到这种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因为没有成文规定,劝说效果并不明显,对坚持不听劝说引导的人群,建议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市民何建民比较赞同北京的做法,他表示,虽然庆阳没有地铁,但是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杜绝在公共场所内大声喧哗、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等不文明行为,不能仅限于宣传、提倡或仅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还需要从制度和规矩层面进行刚性约束。

    只有相关管理部门真正对“外放噪音”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刚性约束,给他们划定雷区与红线,才能真正叫停这些不文明行为。用强制措施约束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保护的不仅是公共场所的“安宁”与秩序,保护的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秩序,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文明素养、公德意识,有利于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有利于塑造良好社会风气。

编辑:张楠责任编辑:张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