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堂前燕( 高亚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惊蛰过后,土地一下子变得湿润起来,行走在乡间,你会觉得连空气都有些湿意,尤其是刚刚下过雨后,这种感觉会非常的明显。周日回长安乡下看望母亲,母亲边在家门口的小菜园中劳作,边对我说:“春天来了,虫儿们起身了,燕子眼看着就要回来了。”我说还早呢。母亲说,不早了,都三月天了。母亲说着,还仰起头,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我也随着母亲的目光,望了一眼天空,天空阴阴的,堆满厚厚的积雨云。我知道母亲什么也没有看到,燕子至少在三月底才能飞临家乡的土地,此时才是三月初,还有二十多天呢。古诗《艳歌行》里写道“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古诗里说燕子的到来,都要在初夏,我们地处秦地,属于西北地区,见到燕子,也该更晚一些吧。而燕子一来,家乡的土地上,就又是一片桃红柳绿,麦苗鲜碧了。家乡的人也该整理秧田,开始育秧了。

说到燕子,确实是居住在人家的堂前的,这一点,古人比我们观察的细。小时候在乡下,我就见过燕子在人家堂屋房梁间筑巢、生活的场景。每年三月下旬,当大地上已经是万紫千红时,一群群燕子就会像黑色的闪电,翅翼上闪耀着绸缎般的光芒,呢喃着,飞到家乡的土地上。此时,家乡人就会像又见到了老朋友一样,脸上露出久违的笑意。是啊,燕子来啦,新的一年又开始了。燕子来到后的第一件事是先寻找旧巢。如旧巢还在,它们就会衔泥衔草,进行修补,忙碌数天,旧巢就会被修复一新,燕子夫妇就会很快乐地住进去了。若是旧巢被毁,它们就需在故地,或者另觅新地筑巢。这样,就会更加的忙碌一些,筑巢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生活。接下来就是产卵育雏,哺育后代了。燕子似乎天生就是勤劳的,一如土地上的庄稼人,“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就是燕子的勤劳。有了巢,有了小燕,燕子一家就会很快乐地生活了。老燕早出晚归,日日在田野间,在乡路的上空,飞来飞去,捕捉昆虫;在人家的堂屋中飞进飞出,养育后代。尤其在暴雨来临之前,它们更加的繁忙,飞东飞西,飞上飞下,似乎都没有歇息的时候。偶尔歇息一下,那都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燕子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一排排栖在电线上,或呢喃着,或梳理着羽毛,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巨大的省略号。

说来也怪,燕子生活在人家的堂屋梁上,或者堂前屋檐下,进进出出的,人们却并不厌烦,相反,还挺喜欢它们。如那一年燕子迟来,或者不来,他们还会惆怅上半天。在家乡人的眼中,燕子是吉祥鸟,是益鸟,若筑巢在谁家堂前,说明这家人善,德行好,连鸟儿都愿来家里住。这尽管有些唯心,但他们愿意这么想,这么讲。父亲在世时,一生造过两次新房,也搬过两次家,算上旧居,曾在三处地方居住过,在我的记忆里,每处家中都有燕子筑巢。我记得最初在老屋居住时,因是大家庭,祖辈父辈生活在一起,院子大,房屋多,从外面通往院中的巷道,是三间鞍间房中的一间辟出来的,那时的燕子,就把巢筑在巷道的楼梁上,尽管巷道中日日人来人往,人鸟却互不惊扰,相处谐美。一年初夏,也许是饿了,也许是想学飞,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吧,总之,一只乳燕,不慎从巢中跌落地上,急得老燕尖叫着,在巷道中来回飞,孩子们发现了,喊来了父亲,父亲搬来一架梯子,又把乳燕送进巢里,老燕才安静下来。还有一年,父亲发现巷道中燕子的巢太破,在第二年春天,燕子飞来之前,还特意用木板做了个小箱子,在箱前掏出一个圆洞,钉在另一根楼梁上,冀望燕子作为新巢。但父亲的苦心似乎白费了,这一年春天,当燕子飞来时,它们并没有理会新巢,而是把旧巢修补了一下,依旧住在了旧巢里。父亲见了,也唯有苦笑的份。那个新巢,后来倒是好过了一对麻雀,它们不知怎么的,瞅上了这个新巢,快乐地住了进去。从此,巷道中变得更热闹了。

闲暇时,我很喜欢读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也喜欢看他的漫画。江南当然是有燕子的,要么,丰子恺在文中画中,也不会写到画到燕子。何况还有那两句著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证。我去过杭州几次,也两次去过丰子恺的家乡桐乡市石门镇,也许是我不留心的缘故吧,我没有看见过燕子。但我想,杭州肯定是有燕子的,石门镇肯定也是有燕子的,而且,燕子还不会少。丰子恺曾作过一幅画,画名《衔泥带得落花归》,收在《护生画集》中。画面中,一妇人怀抱婴儿,安详地坐在竹椅上,椅边一小凳,妇人前面,有一男一女两小儿在玩耍,一蹲一站,抬头望天,而天空中恰好有两只燕子飞过,燕子的下面有数朵花瓣翩然飘下,其中的那个小女孩,正伸出双手,迎接落花。画面生动、温暖,惹人遐想。而那幅画的配诗,尽管是引用清人吕霜的,但也很妙。诗曰:“一年社日都忘了,忽见庭前燕子飞。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这首诗当然写的是春天社日间的事。自然,那两只燕子衔泥筑巢,也要筑到人家的堂前。只是不知道,它们要把巢筑到谁家的堂前呢?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