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依 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那年,我10岁,父亲35岁。

35岁的父亲腰椎已生病变,有一节椎骨变黑。从16岁起就辍学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的父亲过早地消耗了自己的身体,沉重的扁担压弯了他原本属于年富力强人生的腰肢。

舍不得看病的父亲已经与祖父和继祖母另家单过10年了,一孔借住的窑洞里出生的我只能加剧家的贫困,依靠是一个奢望中的美好愿景,一头伸向咫尺遥远的老宅中的亲人,一头伸向还在地上呀呀爬行的我和早出晚归操劳的母亲,梦遥不可及。

35岁是父亲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能从地坑院走出第一次在塬面上搭建房子,是他们一代人的梦想和自豪。拄着一根擀面杖粗刺槐棍子的父亲掩饰不住激动,也忘了疼痛,佝偻着腰,一脸高兴地背砖挑土。10岁的我还不知道病痛和艰辛是什么概念,在懵懂中却成了父亲坚实的依靠,父亲的一脸阳光鼓舞着我的捣鼓,我的天真灿烂激发了父亲的自信,贫穷日子从开始搭建屋宅的那一刻起,已经荡漾起了春风。

孩子的成长并没能让父亲的腰椎挺直起来。依靠依旧像一张弓,搭着生活的箭,用尽了父亲一生的年华。61岁的父亲在他沉默寡言的劳作中,终于栽倒在我的怀里,那个时候的病痛似乎永远是一个魔咒。医生天使般的双手并没有帮父亲挽回应有的尊严,昏迷焦躁的父亲即使在以后清醒过来,也没能再行走,由蹒跚锻炼到僵硬无力再到卧床不起,父亲经历了痛苦的7年光阴。而我,在陀螺般旋转的日子里,总以为悉心照顾就是我唯一的奉献,绕膝欢颜就是父亲最大的依靠,其实,我真的没有去体会父亲被病魔一点一点吞噬的痛苦,被光阴一点一点消耗的自尊,没有理解他。

痛彻到深渊的生命历程。母亲孱弱的肩膀成了父亲生命最后的希望,劳作、换、洗、喂饭、活动、擦洗生活……一如既往,屋顶上的烟囱每天冒着烟,家里的三亩承包地种谷点豆没荒芜过一个春秋,日子开着困苦而温馨的花,孩子像放飞的风筝,一遍一遍在回归中奔跑,在奔跑中回归。

在一生的搀扶中,父亲给了母亲力量,母亲给了父亲温暖。在最后的七年里,父亲用一种累赘慰藉着母亲不舍的牵绊,母亲用双手的劳作延续着父亲不甘的人生。而我,如鸟清脆的声音,如竹挺拔的身躯,像一天吹过的风,倏然而过,清灵时充满活力,炙热时肩担责任。独居后的母亲一下子失却了山的屏障,对孩子们掩饰着情绪,也推辞着孩子们的照顾,极力做着自强的样子,可我时时放不下担忧。我打电话时,总能听见她在电话那头自豪地对一起路边聊天的同伴说,我娃找不到我了,着急了,打电话问着呢!我知道了,在母亲孤寂的心里,我就是一切!

如今,我的孩子也迎风长大了,如我,逐渐少言。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勤奋尽力,我希冀着自己做一座巍峨的大山,或者一棵坚强的大树,树下坐着开心的母亲和欢愉的妻儿。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