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原县新城镇新城行政村武咀自然村的贺正廷老人家里,至今仍保存着一面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新城镇时赠送给他家的锦旗。此锦旗长150厘米,宽97厘米,红底白边白字,正中为“替国出力”四个大字,锦旗右边竖写“贺世贤(贺正廷老人的父亲)先生”,左边竖写“人民抗日红军政治部赠”。此锦旗虽褶皱斑斑,但依然保存完好,这使人不由地回想起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新城镇的一幕幕往事来……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央红军在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年之后,仍未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为保存革命火种,中共中央被迫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为了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顺利地进行长征,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活动于鄂豫皖地区的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于1934年11月16日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踏上了征途。红二十五军一路浴血奋战,经湖北、河南、陕西等地,于1935年8月1日进入甘肃境内,在先后攻克两当、天水北关、秦安等地之后于8月30日由平凉四十里铺强渡泾河,翻越草峰原、潘杨涧,进入镇原县新城镇境内。
据贺正廷老人回忆:红二十五军一进入新城镇,便袭击了国民党新城镇公所,并活捉了在此检查工作的国民党镇原县公安局长党效贤,警察任复尧、刘万祥和南三镇特税卡长孟维铎,镇公所书记王锡文及乡丁徐永昌等6人。其中,民愤极大的党、孟、王3人被红二十五军拉到平泉镇处决,其他3人经教育后释放。
红二十五军进入镇原后,暂时摆脱了跟踪追击的敌人,得到了一个休整和筹补的机会。在休整的两天时间里,红二十五军召开群众大会,张贴标语,宣传团结抗战、救国救民的方针政策。同时,红军还采买补给,休整筹粮。在采买补给时,他们尊重人民群众,价钱公平合理;宿营之处,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当时,贺正廷老人家为当地富户,他的父来贺世贤老先生思想比较开明,对当地政府的腐败极为不满,当看到红军的模范行为与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时,深受感动。在红二十五军筹补之时,当即便向红二十五军捐粮15石、活羊数只。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当时给他留下了字据和借条。除了自己向红军捐赠之外,贺世贤老人还动员其他人积极向红军捐赠和筹补。当时,高庄西湾村王凤荣家虽为当地富户,因对旧军队的成见和对红军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愿意将自家粮食捐赠给红军,并将粮食藏到了附近的玄凤山。红二十五军侦知这一消息之后便将王家藏粮食的地方封了,同时将军队驻进了王家。红二十五军政治部负责同志告诉王凤荣:“听说您老人家人很好,我们想在您家住一段时间,休整几个月。”王凤荣一想,红军若驻扎几个月,自家没有粮食吃怎么办?总不能让红军发现自家将粮食藏了起来吧,心中万分焦急。于是,便偷偷地向和自己关系较好的贺世贤求教。贺世贤听后,从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不同,对他进行了的一番开导和劝说。经过贺世贤的一番工作后,王凤荣最后也同意将自家的部分粮食捐赠给了红军。
经过2天的筹补和休整,红二十五军准备继续向陕北行进。临行前,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将那些积极向红军筹补和捐赠的人士请到了镇上的临时驻地,向他们表示了感谢。之后,红二十五军将一面绣有“替国出力”的锦旗送到了贺家。据贺正廷老人回忆:当时红二十五军战士将锦旗送到他家之后,在院子里整齐列队,齐声高唱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后便离去。贺家为了感谢红军,将家中仅剩的两只羊又赠送给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离去之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扑倒算,对于那些曾支援过红军的人士,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并进行了报复和清算。他们威逼贺世贤老人交出红军的遗留物品,并说出支援过红军的人名单,可贺世贤老人威武不屈,宁死不泄漏半点红军的秘密,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活活折磨致死。临死之前,他将儿子贺正廷叫到跟前,流着泪水叮嘱儿子无论如何要严守红军的秘密,一定要保存好这面锦旗。这面无比珍贵的锦旗历经磨难和岁月沧桑终被保存了下来,但红二十五军留下的字据和借条却遗失了,这可以说是我党和我军历史史料的一大损失。
如今,这面锦旗仍完整地保存在贺家,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更是我们进行爱国教育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
(贺正廷口述,何等强、慕甲騉整理 选自《红军长征到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