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红色庆阳】环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纵览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历史,在陇东环县,一级级革命政权的建立,离不开善良、淳朴、敦厚的环县人民的支持。

一、在拥军方面的贡献

党领导革命活动在环县活跃时间多达13年,环县在拥军支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相关资料记载,山城堡战斗得到环县人民的大力支援。红军一进入山城堡,当地群众就腾出窑洞,让出水窖、灶具,安排好了食宿。曲子县八珠区赶运粮食50多驮,送到元城川。环县、固北县还派出100多人为红军带路,向导曹拴娃在战斗中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又积极配合红军打扫战场,抬运护理伤员。相反,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群众则坚壁清野,使敌人找不到粮食,找不到水。据俘虏说,他们一连三天没有喝一口水,一个个嘴唇干裂,声音嘶哑;有的士兵渴急了就喝沟里的苦水,喝了后生病拉稀,打不成仗。陇东支前大队,从1948年12月到1949年8月,环县、曲子县两个中队共有600多人、50多头驴、200多副简易担架,历时8个多月时间,辗转陕甘两省,经过大小近百次战斗,徒步跋涉4000多公里(自八珠出发途经元城、二将川、东华池、太白、黑水寺、苗村、宜君、耀县、荥阳、爷台山等地之后又返回耀县、永寿、景阳、兴平等地直至扶眉战役后,陇东支前大队到达天水,上级决定让大队返回陇东,陇东支前大队又坚持了两个月方才撤离天水返回陇东),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

二、在军政建设方面的贡献

党的建设上,1936年6月,陕甘宁省迁驻环县后,地方干部即随西征红军西进,军队与地方互相配合,解放一处地方就建立一个政权,曲子县、环县、定环县、豫旺县、固北县及上百个区(乡)基层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例如:曲子县八珠区东庄村革命群众李凤存任八珠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凤存、李万林、刘成福、李生财、李万财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曲子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党政建设的同时,曲子县委和政府在西征红军的帮助下,还很快组织起曲子、马岭两支游击队,队员150余人。1937年春,曲子县成立游击队(一说叫独立营),在李培福等人率领下,在合道、土桥、天池等地进行剿匪。环县建立起环城、洪德、胡家洞子、山城、黑城岔、郭家塬等6个区37个乡,人口约24000人。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发展耿荣昌、耿荣华、杨满洲、杨富川、陈汉邦、张德仁、张德录、张善人等8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环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1937年底,全县已发展党员170多名。1936年秋,在环县城、洪德、胡家洞子三个区建立起游击队,有队员40多人。

陕甘宁省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下建立起来的,1936年6月,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随西征红军迁驻环县河连湾。到1936年10月,全省包括开辟的新苏区和恢复的老苏区共11个县,即曲子县、环县、华池县、赤安县、赤庆县、固北县、豫旺县、豫海县、定边县、安边县、盐池县,面积纵横约100公里,人口约10万人。

壮大队伍上,争取哥老会,同哥老会成员建立“结成亲密的、兄弟的团结,共抱义气,共赴国难”的紧密联系。1936年8月26日,在陕甘宁省政府驻地河连湾召开哥老会会议,8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反响很大。会后,不少哥老会成员为红军传情报、送弹药、作向导,安置和转移伤员。组建游击队,1947年6月至1949年初,经过对敌斗争不断发展、巩固和提高,游击队伍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除先后调出补充正规部队百余人外,最后发展到400余人,每个中队配备轻机枪3挺、掷弹筒3具,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1949年7月解放大西北时,县游击大队整编为陇东警备第3团第3营,又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担负起了新的战斗任务,并升级为正规部队。

三、在发展生产方面的贡献

为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党中央、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环县涌现出一批劳动英雄、边区模范。例如:李建堂,曲子双城人,是陕甘宁边区著名的“种蓝劳动英雄”和供销合作战线上的“特等劳动英雄”;解放后,当选为中华全国第一届合作社工作会议代表,《解放日报》也多次发表文章介绍他的事迹,并请画家为他画像,刊发在《解放日报》的头版上。1943年11月,李建堂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孙万福,曲子刘旗人,《解放日报》以《孙万福讲农作法》为题,介绍了他的农作经验。1943年12月9日,毛主席在杨家岭与孙万福、张振财等17位劳动英雄座谈,孙万福即兴创作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周扬在《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孙万福》一文中写道:“这是一个不识字的诗人作下的诗,真正老百姓的诗!这里面有对于人民领袖的歌颂,和对于人民压迫者的咒骂,有劳动的赞扬,战斗的号召。他的歌颂和赞扬,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他用太阳来比喻毛主席,又拿花和金子来形容刚升起的太阳的可爱……这些比喻的形象正是很好地传达了人民对于自己领袖的亲切的爱。”李凤存,八珠东庄人,1944年12月,被评为“甲等劳动英雄”,出席了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刘玉兰,环县马复川人,1943年她是曲子县唯一的女劳动英雄。她不仅自己劳动,并说服了二流子改邪归正。妇女们常说:“刘玉兰真能干,顶上一个强壮的男子汉。”刘玉兰开始不懂得种地,便向有种地经验的劳动英雄孙万福学习种庄稼,通过努力,实现了耕三余一。陈良秀,是节约备荒的模范,她经历过几个年馑,都差点饿死,对灾荒非常警惕。在开展备荒运动中,她向区政府提意见: “蚂蚁能拉倒粮山。”得到政府重视,她的喂猪经验也得到了推广。

四、在支前方面的贡献

1949年秋,国民党政权面临崩溃,但环县的革命形势仍十分严峻。高文英,环县虎洞人,1949年6月,其丈夫张文成被土匪汪兴民抓去残忍杀害,但她从未被吓倒,更加努力搞好生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一天,土匪汪兴民派人偷袭乡政府和区政府。土匪队长沈占华叫嚣着说:“区乡的那些‘共党’和游击队,是国民之大害,有谁见到他们,报告者给予重赏,如有窝藏者,灭其全家。”大家听到这里,都深深为区乡政府干部的安全焦心,怎么才能给他们送个信呢?大家个个眉梢都结成了疙瘩。聪明的高文英愣是骗过敌人的眼睛,成功挣脱敌人去报信,避免解放军遭受损伤。高文英这个普通劳动妇女,在关键时刻,继承烈士遗志,忘记个人安危,不怕牺牲,粉碎了土匪的罪恶阴谋,为革命立了一功。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环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有6300多人参军,先后组织担架2037副19611人、驮畜6.2万头随军运送伤员、物资;派出向导1200多人,动员劳力1.9万多人修筑碉堡等防御工事;提供粮食3802万斤、饲草190万斤、饲料50多万斤、柴火108万斤、羊2033只、猪肉7034斤、蔬菜7万多斤、银圆73.95万元,供应棉衣400多套、军鞋14.3万双,毛袜和手套1.6万套、羊毛1.7万斤,不完全统计牺牲战士311人,境内发生大大小小战斗近百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