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王红雨:情系桑梓 反哺乡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红雨带着一双儿女看望孤寡老人、困难群众。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仲夏庆阳,热浪袭人。近日,在宁县长庆桥镇西塬村的村间道路上,一个戴着白色遮阳帽、拎着礼盒的身影在烈日下走街串户,看望孤寡老人、困难群众,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双年幼的儿女。

他就是刚刚当选庆阳新乡贤联谊会会员的王红雨,目前在深圳市发展,近年来致力于特色教育、非遗文化传承和民俗文化研究。如今,他又往返于深圳和庆阳,正筹建着村里的文化中心……

山里娃在深圳扎了根

王红雨,1981年出生在宁县长庆桥镇西塬村。父亲王世敏是一位民办教师,在王红雨兄妹的教育问题上,王世敏始终坚持再苦都要让孩子读书。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的王红雨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特别注重知识积累和方法研究。

2000年,王红雨上大学期间加入了由在京大学生组成的西部支教团,回到老家支教。大三那年暑期,王红雨自筹资金创办了面向贫困、单亲家庭的全封闭式义务文化学习班——黑马学习班。毕业后,王红雨心系家乡,毅然决然回乡寻求发展目标。

王红雨给孩子们讲解庆阳剪纸技艺。王红雨供图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年下来,由于生源不稳定,再加上负债,王红雨感到梦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便怀揣着父亲给的500元,一路写生,南下深圳创业。

王红雨到了深圳,还没找着创业方向,自己的照相机、身份证等就丢了,身上只剩了1个画夹子和2毛钱。

幸运的是,王红雨遇到了一群同样爱画画的大学生,给了他一点钱,让他吃上了一碗热乎乎的面,住上了学生床。为了解决吃饭、睡觉的问题,王红雨决定暂时搁置创业梦,找一份工作再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红雨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当起了业务员。一年后,王红雨辗转进入了一家港资企业,由于能力出众,王红雨很快就成了该公司外贸部的副总,负责国际市场开发,这也为他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

外贸工作经历,不仅拓宽了王红雨的人脉,也让他在深圳有了一定的立足资本。

王红雨和孩子们展示庆阳剪纸作品。王红雨供图

2012年,在深圳文博会上,庆阳剪纸让王红雨耳目一新,他便萌生了将庆阳剪纸留在深圳的想法。当时,正值深圳文化大发展时期,王红雨借助自己的人脉,以深圳非遗保护协会为依托,将庆阳的剪纸、香包、皮影等一步步带进了深圳的学校。

2016年,经过多年打拼,王红雨创建了深圳市庆阳红雨文化教育有限公司,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和民俗文化研究。

多所公办中小学的教学经验、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研学交流的开展……让王红雨在深圳有了一席之地。

事业有成不忘乡邻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树高千尺,难忘其根。

7月10日上午,西峰城区烈日高照,酷热难耐。王红雨一大早就带着从小在深圳长大的儿子和女儿,逛建材市场选门,进超市买礼盒,一直忙活到12点多。

王红雨向村干部了解西塬村的情况。

随后,王红雨开了1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长庆桥镇西塬村,只见宽阔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的村部,还有房前屋后的一块块小菜园、小果园,好一幅美丽的乡居田园图。

王红雨说,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他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童年,是泥泞的小路、是昏黄的煤油灯、是吃不饱的苞谷饭……如今,村里家家都通了水泥路,学校还给孩子们提供营养午餐……对于家乡的变化,王红雨甚是欣喜。

来到村里,王红雨并未着急回家,而是直奔幸福园(养老院),看望王栓保老人。王栓保老人今年64岁,无妻子、儿女,2017年搬至幸福园居住,衣食住行都有村上照应。王红雨每次回家探亲,都要到王栓保老人那里转一转,给老人送去点心和牛奶。

王红雨给老人送上生活费。

“你真是有心了,每年回来都来看我。”西塬村东头组村民李水莲,今年79岁,无孩子,独自居住在政府出资修建的砖瓦房里,看到王红雨到来,她忙招呼他进屋。一番简单的交谈,王红雨送上慰问品,又匆匆赶往下一户。

从踏进西塬村到下午4点多,王红雨接连慰问了10余户,他们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是困难户,还有一些是家里的亲戚。

在深圳发展多年的王红雨,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回乡看望父母亲。去年12月,王红雨的父亲突发心脏病,进行了心脏的搭桥手术,王红雨从深圳赶回来后,一直陪在老人的病床前,悉心照顾。

王红雨看望西塬村老人。

王红雨还在乡邻中倡议,要善待老人,厚养薄葬,并以实际行动引导大家,在村里形成了尊老孝亲、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王红雨十分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去年8月,他给宁县文化馆捐赠书画桌20张、椅子24把,总价值1.5万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馆里的硬件设施,优化了文艺创作环境。

多年的打拼,让王红雨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深圳与庆阳互通交流的媒介,带动更多人助力家乡发展。

新乡贤更显新担当

“不管我们过去掉头一去风吹黑发,还是今天回首再来雪盖白头,一定忘不了这块黄土地、这碗饸饹面,一定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乡愁。”近日,市委书记黄泽元在庆阳市总商会庆商联合会暨庆阳新乡贤联谊会成立大会上讲道。

王红雨给父亲展示新乡贤联谊会的会员证。

当日,200多名庆阳籍企业家齐聚故乡,叙乡情、谋发展、话未来,王红雨也成为庆阳新乡贤联谊会的一名会员。

家燕归巢,真情化为反哺意。在乡音盈耳、乡情洋溢的新征程上,王红雨有着自己的想法。

王红雨家所在的西塬村崖王村组有一块空闲地,地处中心,村民往来距离适中,很适合建文化中心或者老年人自乐班。于是,经过与村委会协商,王红雨决定投资建设村文化中心。

王红雨了解村文化中心建设进展。

走进正在建设的院落,只见一楼的框架主体已经建好,工人正忙着平整院外的土地。“一楼整个对外开放,打造村里的图书馆、老年人活动室,我计划用3年时间,将整个三层的院子建设、装修完毕,硬件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早一天完工,村里的文化中心就能早一天服务村民。”王红雨边看边说。

这几天,各个学校已陆续放暑假,王红雨要亲自考核学生,组建深圳至宁县长庆桥镇的夏令营研学班。每年两次的研学游,王红雨已经连续组织了5年。

除了组织研学,王红雨在今年暑假还有一个新任务,就是招收一批本地擅长英语的大学生,利用崖王村组的中心祖宅建立村艺术中心非遗传习中心,将英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助力庆阳剪纸、皮影、面塑、香包等走得更远。

王红雨一家人合影。

家乡推介、政策传递、企业招引、研学交流……强烈的引才信号,让王红雨深感乡贤身份是一份荣光,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步履匆匆,不到一周时间,走访慰问、承欢双亲、查看文化中心进度……一切安排妥当,王红雨起程前往深圳,宁县到深圳近2000公里路程,王红雨在路上,他作为庆阳乡贤的使命也正在路上。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